高二语文备课组阅读资料3
发布:语文教研组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0-28 人气:
外交部长王毅27日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王毅
(2019年9月27日,纽约)
主席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王毅
(2019年9月27日,纽约)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5年,联合国应运而生。4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
新中国70年,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改写命运的70年。70年前,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山河破碎、任人宰割的近代史,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70年来,中国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积贫积弱到总体小康,8.5亿人摆脱贫困,数亿人迈入中等收入群体,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奇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进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丰富了各国人民希望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梦想。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勇气干出来的。中国发展的密码,在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中国70年,是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作出贡献的70年。中国通过自身发展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国际和平的重要稳定器。我们是联合国会费和维和经费的第二大出资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连续十几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世界首位。中国正在致力于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相信这将为世界带来新一轮“中国机遇”。
走进新时代,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回首70年走过的道路,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光明的征程,中国充满信心!
主席先生,历经70载风雨洗礼,中国外交初心不改、航向不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始终真诚相待、守望相助,中国与世界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中国将保持外交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繁荣,促进人类发展进步。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中国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不依附,也不胁迫。继续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不畏强权,不惧压力。继续践行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永不称霸,永不扩张。和平发展早已写入中国宪法,始终是中国外交的基石。
——中国坚持平等待人。21世纪的今天,强权政治、丛林法则早已陈旧落伍,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才是人心所向。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中国愿与各国分享发展经验,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必要帮助,但不输出模式、不当教师爷、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维护公平正义。我们在国际上讲公道话、办公道事,反对霸权霸道霸凌,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主张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坚定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权利,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国追求互利共赢。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零和博弈、以邻为壑寸步难行。中国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不寻求单方面安全、不谋求本国利益至上,始终将自身发展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
主席先生,环顾全球,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国际秩序,成为突出威胁。在攸关世界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中国从未缺席。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愿与各国一道,携手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坚定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面对保护主义逆流,我们不能袖手旁观。面对全球性挑战,竖起高墙不是办法。面对自身问题,诿过于人不是出路。上世纪“大萧条”的教训殷鉴不远。挥舞关税大棒,挑起经贸摩擦,将干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贸秩序,甚至可能导致世界陷入“衰退陷阱”。对于经贸摩擦和分歧,中国坚持以冷静、理性、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也愿意展现最大的耐心和善意。但如果不讲诚信、不讲平等、不讲规则,我们也必须做出必要反应,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我想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14亿勤劳勇敢人民、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国土的国家,任何威胁都吓不倒,任何施压也压不垮。
面对单边主义肆虐,我们不能姑息纵容。国际秩序需要法治规则,为所欲为恐将天下大乱。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属于全世界,其成果不能由个别国家垄断,更不能阻碍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的努力。凭借自身优势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没有国际法依据,缺乏合法性和正当性。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各国共同利益之上,是典型的霸凌行径,必将不得人心。《中导条约》对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单方面退约造成多方面消极影响。中国反对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敦促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进程,我在此宣布,中国已启动加入《武器贸易条约》的国内法律程序。
大国对于维护国际稳定负有特殊责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发挥表率作用。我们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改革联合国系统的新一轮努力,让联合国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中国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以及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已组建完毕、通过验收、整装待发。中国愿继续同各方一道,为世界的和平与正义承担大国应尽的责任。
主席先生,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今世界,中国将一如既往站在和平与正义的一边,积极探索和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共同威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伊朗核问题攸关世界和平与安全。各方应共同努力,让全面协议得以维护,而不使这一历史性成果付诸东流。当前中东海湾局势紧张升级,中方倡议:推动伊朗核问题尽快回归全面协议轨道,推动海湾地区国家搭建对话协商平台,推动域外国家为促进地区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巴勒斯坦问题必须放在国际议程的核心位置。我们缺的不是宏大的方案,而是兑现承诺的勇气和主持公道的良知。“两国方案”和“土地换和平”是国际正义的底线,不应继续后退。独立建国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民族权利,不容任何交易。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的阿富汗,各党派各民族共同掌握国家命运;一个稳定的阿富汗,坚定不移地打击恐怖主义;一个与邻国和睦共处的阿富汗,成为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我们将继续为阿富汗和解与重建作出自己的贡献。
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不能再次错过机遇。20多年曲折反复的历程一再表明,并行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和平机制建设,按照分阶段、同步走的思路,解决各自关切,逐步建立信任是现实可行的路径。朝鲜方面已经展现出促进对话的意愿,希望美方相向而行。安理会有必要结合半岛局势进展,考虑启动涉朝决议的可逆条款,为政治解决半岛问题注入动力。
在中国斡旋下,缅甸和孟加拉国就加快推动避乱民众遣返工作达成新的共识。这一势头来之不易。等待不是办法,只会等来人道局势进一步恶化。行动才有希望,不断积累最终解决若开邦问题的条件。各方包括联合国机构要为此提供助力而非阻力。
克什米尔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争议。要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决议以及双边协定,以和平方式加以妥善解决。各方都不应采取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动。作为与印度、巴基斯坦的共同邻邦,中方希望看到争议得到有效管控,双方关系恢复稳定。
主席先生,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应当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核心位置,持续关注减贫、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维护以南北合作为主渠道、南南合作为补充的全球发展合作格局。积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各国要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本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已成为造福世界和各国人民的合作之路、希望之路、繁荣之路。希望各国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为落实2030年议程注入新动力。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识,需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采取全球行动加以应对。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作为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共同牵头国为此发挥了应有作用。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将兑现承诺、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将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对毒品问题“零容忍”,已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超过联合国管制品种,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毒品治理的责任担当。近来非洲再次拉响埃博拉疫情警报,中国已向刚果(金)及其周边国家紧急驰援,提供物资援助,派出公共卫生专家,并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委员会积极合作。我们还将向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增加捐款1800万美元。
主席先生,习近平主席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金庸: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吞并中国
01大家希望听我讲小说,其实写小说并没有什么学问,大家喜欢看也就过去了。我对历史倒是有点兴趣。
今天我想简单地讲一个问题,就是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规律?
这几年我常在英国牛津大学,对英国文学、英国历史和中国历史很有兴趣。大家都知道,英国对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一位历史学家名叫汤因比,他写了一部很长很长的《历史研究》。
他在这部书中分析了很多世界上的文明,说明世界上的很多文明都在历史进程中衰退或消亡了,直到现在仍真正兴旺发达的文明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欧美文明,一个是东方的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连续不断,则又是世界唯一的。
02
虽然古代有的文明历史比中国早,有的文明范围比中国大,如巴比伦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希腊罗马的文明,但这些文明却因遇到外力的打击,或者自己腐化而逐渐衰退、消亡了。
汤因比说:一种文明总会遇到外来的挑战,如果该文明能很好地应付这个挑战,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应付挑战,就会衰退,甚至消亡。
这里也有多种情况:一种是遇到强大外族的打击,整个民族被杀光杀尽,消灭了;一种是民族内部长期僵化,没有改革,没有进化,像活的木乃伊,结果衰落了;有的则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还有一种就是分裂,国家的内战不休。
我们的国歌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是在抗战前后写的,它表示了一种忧患意识。那时候我国遭受外族敌人的侵略,处境确实非常危险。
就我看来,我国历史上遭受外族侵略的危险时期有七个:
第一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西南北受到外族进攻;第二是秦汉时期匈奴的进攻,时间长达四百年之久;第三是魏晋时鲜卑等五胡的进犯,时间也有四百年;第四是隋唐时期突厥和吐蕃的侵犯,时间约三百年;第五是五代、南北宋时期契丹、女真及西夏的侵犯,时间大概也是400年;第六是元、明、清时期蒙古、满族的侵犯;第七是近代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03
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民族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们民族的转机。以上所讲的我们民族七次大的危机,又都是七次大的转机。
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又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
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其中第一个原因是我国一开始就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比较高、技术比较先进,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发展文化;第二个原因是从西周开始,我们已有了一个严密的宗法社会制度,后世讲到中国封建社会,总认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缚人的思想,很束缚人的行为,那当然是对的。
04
其实这种宗法制度也有它的历史作用,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本来很强盛的部落、部族或者民族,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己。
我们民族从西周开始,虽然自己内部斗争也不断有,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世袭制度,即父亲死了,嫡长子继位,这是当时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一个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会就会很稳定,内部斗争就会大大减少,这也是民族强盛的重要环节。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我们对外族是很开放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很长很长的时候是外族统治的,如北魏。其实隋唐也有很大的少数民族的成分,主要是鲜卑人。
有一个情况不知各位想到没有,我的小说中写过一个人叫“独孤求败”,独孤求败很骄傲,他一生与人比剑比武从没有输过,所以他改个名叫求败,希望失败一次,但却总没有败过。这个“独孤”就是鲜卑人。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是鲜卑人,就姓独孤。“鲜卑”这两个字,有些学者说“西伯利亚”就是“鲜卑利亚”,鲜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亚那一带。但这不是很一致的意见。
北周的时候,有个大将军叫独孤信,他有很多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皇帝,第四个女儿嫁给了唐高祖的父亲,第七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所以唐高祖和隋炀帝是表兄弟,唐太宗李世民则应叫隋炀帝为表叔。他们都有鲜卑的血统。唐太宗李世民的妈妈姓窦。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唐朝很有名的宰相,他也是鲜卑人。
据《唐史》记载,唐朝宰相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那时候说“胡人”就像我们现在说“洋人”一样,没有歧视的意思。
在唐朝,有二十三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可见唐朝对外国人一点也不歧视。
再说汉朝,汉武帝与匈奴交战,匈奴分裂投降了。其中一个匈奴王子叫金日蝉,在汉朝做官,很受汉武帝重用。汉武帝死后,他的身后大事交给了两个人,一个是霍光,一个就是金日蝉。由此可见,我们民族壮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常开放。
05
中国人不太擅长打仗,与外国人打仗时,输的多,赢的少。但是我们有耐力,这次打不赢没关系,我们长期跟你干,打到后来,外国人会分裂的。
匈奴人很厉害,我们打他不过。汉高祖曾在山西大同附近被匈奴人围困,没法脱身。他的手下便献了一条妙计,去向匈奴皇后说,汉人漂亮的小姐很多,你如果把汉朝皇帝抓来,把汉人打垮了,俘虏了大批汉人中的漂亮女人,你这个皇后就要糟糕了。匈奴皇后中了这个诡计,影响匈奴首领,便退兵了。
匈奴后来分为南北,南匈奴投降了汉朝,北匈奴则向西走,一部分到了法国,一部分到了西班牙,一部分到了英国,以至灭亡了整个西罗马帝国。
西方历史中的匈人是否匈奴人?史家意见不一致,有意思的是,匈奴的一半被中国抵抗住了,投降了,另外一半却把整个欧洲打垮了。隋唐时期的突厥也是如此,他们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向隋唐王朝投降了,慢慢地被华夏民族所融合。西突厥则向西行,来到了土耳其。后来土耳其把东罗马帝国打垮了,把整个君士坦丁堡占了下来,直到现在。
所以我们不要一提起历史就认为我们民族不行,其实我们民族真正不行,只是十六世纪以后的三四百年的事情。
最近我在牛津大学的一次聚餐会上遇到一位很有名的研究东亚经济的学者,他和我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时说,中国的经济自古以来就很发达,人均收入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只是到了十六世纪以后才慢慢被英国赶上去。而国民总收入却是到了1820年才给英国超过。中国国力居世界领先的地位竟保持了二三千年之久。
那位学者对中国经济前途非常乐观,他说大概到2020年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收入又会是全世界第一,并能长期保持下去,恐怕至少在那之后的四五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赶得上。我听了之后很兴奋,问他是否有数据?他列举了很多统计数字。他是专家,不会随口乱说。我觉得他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06
实际上我们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是很先进的,到宋朝尤其先进,大大超过了欧洲。那时我们的科技发明,欧洲是远远赶不上的。如造纸、印刷、火药、罗盘等在宋朝已经非常兴旺发达了。
现在大家用的钞票也是中国发明的,在宋朝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那时我们的金融制度相当先进,货币的运用相当成熟。
那么欧洲人什么时候才开始转机呢?应该说是到了中国的明朝,从那时起,中国开始落后了。
我想其中原因,一个是政治上的专制,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很严,一点也不自由开放,动不动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吓得人们不敢乱说乱动,全部权力控制在皇帝一人手里。
另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对付不了日本倭寇的入侵,便异想天开,实行所谓海禁,把航海的船只全部烧掉,以为如此一来就能断绝与倭寇的来往,饿死倭寇。这是对日本完全不了解。这种愚蠢的禁令,当然是永乐皇帝时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事情了。
明朝一实行锁国政策,整个国力便开始衰退。与此同时,西方科学却开始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了。
有一个有趣的时间值得注意,那就是十六世纪初的一五一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公然否定教皇的权威,反对神权控制,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明朝的正德皇帝下江南。正德皇帝是个很无聊、很腐化的昏君,他下江南干了许多荒淫无耻的勾当。
大家知道,在隋朝、唐朝,中国是很富庶的,到了宋朝、元朝也还可以,那时候科学发达、交通方便、对外开放。而欧洲正是封闭的时候,一切都由教廷控制,学术思想不自由。你如说地球围绕太阳转,他便要你坐牢,一切都是封闭的。
到了十六世纪,欧洲自由开放了,科学发明开始了,可是中国反而长期封锁起来了。这是最大的历史教训。
07
今天讲了这么多,无非是要大家明确两个观念,那就是改革和开放。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这样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和开放。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内部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难,改革成功了,我们的民族就会中兴。同时我们还要对外开放,这点更为重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自信心,我们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强大,外来的武力或外来的文化我们都不害怕。
另有一个重要观念,今天没有时间详谈。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人、满洲人侵略我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
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坐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
上面我讲到的那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初期写《历史研究》这部大著作的时候,并没有非常重视中国。到他快去世的时候,他得出一个结论:世界的希望寄托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结合。
他认为西方文明的优点在于不断地发明、创造、追求、向外扩张,是“动”的文化。中国文明的优点在于和平,就好像长城,处于守势,平稳、调和,是“静”的文化。
现在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地球就这样大了,无止境地追求、扩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今后只能接受中国的哲学,要平衡、要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要相互协作,避免战争。
由于科学的发展,核武器的出现,今后的世界大战将不可思议。一些疯狂的人也许执意要打核战争,殊不知道这种战争的结局将是人类的同归于尽。这可能性不能说没有,我所接触到的西方学者目前对打核战争都不太担心,他们最担心的是三个问题:第一是自然资源不断地被浪费;第二是环境污染;第三是人口爆炸。这三个问题将关系到人类的前途。
所以,现在许多西方人把希望寄托于中国,他们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哲学。他们认为中国的平衡、和谐、团结的哲学思想、心理状态可能是解决整个人类问题的关键。
十九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在伦敦,二十世纪初转到了纽约,到了战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则转到了东京,而二十一世纪肯定要转到中国。至于这个中心是中国的北京还是上海,其实在北京或在上海都不是问题,只要是在中国就很好!
“意外怀孕向外卖小哥索赔”系捏造,正经媒体怎能如此恶俗?
中国青年报2019-09-24 20:30文/杨鑫宇
近日,一则内容取向十分恶俗,怎么看都“槽点满满”的奇葩新闻,在多家媒体的带头炒作与大量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突然占据了网络舆论的焦点。这则新闻声称:徐州一名女子通过网络渠道购买避孕套后,因为外卖小哥送货延误,导致其意外怀孕,该女子于是起诉了这名外卖小哥,索赔3万余元。新闻发出之后,立即引发了广泛的转发与围观,“吃瓜群众”的相关议论,不用想都知道会有多么不堪。
然而,就在网友们对这则新闻吐槽得正欢之际,江苏网警却果断出手,在微博上公开辟谣,称这起事件纯属捏造,相关新闻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假新闻。来自警方的辟谣轻松地粉碎了这个漏洞百出的虚假故事,此前对此事议论纷纷的“吃瓜群众”也很快就没了声响。
然而,官方辟谣的出现,虽然有效地“驱散”了那些对着这则编造出来的消息插科打诨的网友,但却也激发了另外一群网民的怒火。这些网民的愤怒,指向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在这则假新闻的传播当中扮演了极不光彩角色的媒体。一方面,这些媒体用毫无依据的虚假新闻,严重欺骗了其读者的心智和感情,是为无信;另一方面,这些媒体也在炒作这则新闻的过程里体现出了极端媚俗、缺乏操守的一面,是为无德。这种“无德无信”的做法,让这些媒体自食其果,成了众矢之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舆论生态存在的某种问题。
据网警调查,这则假消息的原始出处,是百度百家号“都市故事会”(现已注销)的一篇文章。因为发布这篇文章的根本不是什么媒体,且影响力有限,这则消息并未在发布后迅速大爆。然而,几家正规媒体的参与,让这则消息的传播力产生了“质变”,或许是看到了这则消息的“网红”潜质,西湖之声、济南时报、新晚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在自家的新媒体平台上,对这篇根本没有任何可靠信源的网文展开了二次加工,包装成了看起来颇像一回事的“新闻”。于是,在正规媒体的背书之下,这则本来就充满了话题性与下流暗示的消息堂而皇之地火遍了全网,留下了不少糟糕的祸端。
尽管在这则假新闻的后续传播之中,大量自媒体的积极转发与添油加醋,也起到了不少不良作用,但是,倘若没有正规媒体的参与,这种看上去就荒诞不经的消息根本不可能骗过这么多的网民。因此,正规媒体对新闻专业标准和行业伦理规范的“失守”,可谓是这起事件的第一元凶。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不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岗前培训中,都必然学过如何核实信源的真伪,如何区分格调的高低。“不能为了流量抛弃操守”——每个新闻工作者,大概都已经对这样的话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在这种情况下,数家颇有声望的媒体,齐齐在一则造假手段根本谈不上高明,且格调极其低劣的假消息面前失守底线,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的人无疑难辞其咎。
自从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常常发现,同样的媒体,在网上与网下的“媒体人设”很可能非常不同。这与互联网传播的独特性有关,也体现出了媒体争取网民关注的愿望与诚意。然而,尽管互联网是一个更开放、更活泼的传播空间,媒体的专业与伦理规范却并不会因为信息发布平台的变化而变化,遗憾的是,一部分媒体从业者对这一点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而是把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当成了可以“适当忽略”伦理与专业规范的“特区”,为了流量一味迎合受众的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口味。同样的低俗、虚假新闻,就算给报纸、电视台的编辑一百个胆子,他们也未必敢于上版上屏,但对于同一家单位的新媒体编辑而言,这些消息却可能是他们吸引眼球的法宝,这种现象,可谓是网络传播中的一大毒瘤,必须得到针对性的治理。
当我们在互联网上阅读新闻时,我们或许期待着比传统媒体更加活泼的表达风格,更加多元的新闻表现方式,与更加开放接地气的选题范围,但归根结底,不论在什么平台上,我们对新闻的核心追求还是真实而有意义。为此,网络媒体在以各种方式争取受众的时候,决不能以降低底线,罔顾事实为代价。这种做法倘若得不到阻止,网络空间只会变得乌烟瘴气,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钟声:拥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
人民日报2019-10-07 04:5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记述的这段文字,是对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精辟分析。新中国波澜壮阔的70年征程为证,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守道义,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近代百年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历史,让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与发展的可贵。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中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国家走向富强,人民更加幸福。中国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建立了110对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无论是国际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都能看到中国贡献。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始终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人民,帮助其增强发展能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和衷共济,中国为各国携手应对困难和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无论是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稳健的政策、坚实的经济基础,都在地区和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中起到重要拉动作用。当前,经济全球化逆流涌动、多边主义受到冲击,中国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多次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为世界发展注入了稳定性和确定性。马里总统凯塔的感叹颇具代表性——“中国从未自私自利地发展,而是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幸福。”
天下为公,中国为开辟世界共同发展之路贡献智慧和力量。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践行亲诚惠容理念、真实亲诚理念、正确义利观,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主张彰显天下情怀,凝聚国际共识,化为共同行动。世界范围内,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越走越宽广——共建“一带一路”,增进互利合作、释放发展潜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瞄准制约经济发展痛点,助力互联互通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真心实意追求同各国合作共赢,寻求发展繁荣的最大公约数。如同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何塞·森特里亚所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人类的福祉,为推动世界和平开辟了新的路径。
“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意志,引领方向。中国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势将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拥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
69名准研究生集体放湖南大学鸽子 损失谁来承担?
央广网2019-10-11 11:20
据中国之声报道,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该公示提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以上共计69人,他们实际上是集体放了高校的“鸽子”,考上了研,不读了。央广网2019-10-11 11:20
湖南大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名校,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准研究生“录而不读”?又该怎样妥善处理?
高校称放弃入学可能是因为选择了留学、就业或不满意调剂
9月29号,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据公示显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6个学院。
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他们学校也存在,但是人数高达69人不是普遍现象。对于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具体原因,记者电话联系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没有得到正面回应。记者采访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和教授,他们认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
高校1:“我觉得比较多的应该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因为一部分读研的学生他读研后依然面临着再就业的问题。”
高校2:“现在出国留学的同学比较多,所以他们在考研的同时也在申请出国,如果后来申请成功了,他也不会选择在国内读研究生,也是两种打算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福建某高校硕士生导师张教授认为因为名额不足,一些原本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同学被调剂到专业型硕士,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这也是一些同学被录取后选择放弃的原因之一:“我们现在非全跟全日制名额一般是50比50,全日制的同学报考的比较多,非全日制的比较少,但是考过以后,学校就会动员特别是应届生考全日制的去读非全日制,费用比较高,也有可能这种原因他们后来放弃的。”
张教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不少考生把考研视为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手段,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后“录而不读” 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肯定给学校造成损失,招生名额就被浪费了,他这种情况是已经参加复试了,就是说你把别人的机会给挤走了,对其他考生也属实不利,妨碍了那些想读书的人。”
“录而不读”会影响次年招生计划和科研产出,高校也难以规避和防范
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吴老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因为学校给了名额但是学院没有招满,这种情况在也会影响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对一些讲究人才结构的理工科院校来说更为严重:“他们需要建立团队来进行团队的研究合作,老师们在进行学术培养的时候也是注重一个代际之间的团队结构的建设,如果是对于研究生导师个人,他招的研究生没有来,则对他的科研团队的建设有影响,还会影响到科研的产出。”
对研究生“录而不读”这种行为,记者采访的各高校教师坦言,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规避和防范,最多只能在录取前加强沟通和了解。重庆某大学硕士生导师刘教授:“在宣传上还有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比方说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学生,你为什么会选择到我们这里来读研究生?你有什么样的一个未来的计划和你的一个想法等等,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去交流一下。
此外,北京某高校负责招生的陈老师认为,尽管选择录取后入学读书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双向选择的一个结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录而不读”也属于失信行为。如果失信考生来源相对集中,研究生院也会采取发函的方式与考生所在学校进行沟通。在考生质量同等的条件下,这也会成为研究生院此后是否录取该学校考生的一个判断因素:“学院基本上是没有约束机制的,我自己也觉得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我们会去分析这种情况,看看哪些学校的学生出现录而不读的情况,如果说一所学校连续出现录而不读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考虑去公函和对方院校说明这种考生的失信情况,有可能他会影响到以后这所学校的考生,包括报考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