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至右:主持人、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副主任陈建科、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寿涌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学刚、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吴昀桥)
腾讯教育讯 12月11日,2016年第四届腾讯网商学院发展论坛在北京圆满举行。本届活动以“变革与重塑,商科教育的智变时代”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商科教育的优秀力量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商学院在发展历程当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伴随着中国管理教育不断的沉淀和变革,也逐渐展现出新的视角。分论坛二以“探寻新常态下管理教育的全新视角”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论坛,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副主任陈建科、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寿涌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学刚、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吴昀桥参与分享。以下为嘉宾观点精彩摘要。
互联网+大环境背景下,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讲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管理教育也是如此。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项目副主任陈建科表示:“其实我发现特别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我们还有部分教授,如果还是在讲西方的案例,讲西方的管理的话,经常受到学生的投诉,案例太多了,如果还讲西方的经典案例,不适用于中国问题,不能解决中国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到新常态以后,必须探索自己的管理教育,同样要输出自己的管理教育。发展到现在,不单纯送学生出去学习,更多的也应该招收留学(课程)生进来,学习中国的管理教育。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学刚认为要始终坚持几个原则,最初的使命,或者初心是什么?内外环境是什么?能够为经济新常态情况下能够做出社会贡献是什么?崔学刚说:“我们总结出来,在新的时代,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提升。第二是科技知识,第三是人文。所谓的人文是国际化认证过程当中,已经提升为人道主义社会责任概念。于是我们基于这样的一个需求,我们重点强化了一个国际化、本土化和本校特色这样三个资源的要素。”
新常态经济下,国内外企业升级转型是未来的大趋势,企业的升级转型也意味着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寿涌毅表示:“新常态指经济,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影响,浙大管理学院,MBA项目最近一两年做了很多调整,我个人对经济新常态理解涉及到几个点,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本土化,我们大量地去关注国内的本土企业,本土有非常多新的发展。不管百度、腾讯、阿里也好,已经有非常多的中国成功优秀企业,作为商学院教授,有责任研究和总结这些优秀的中国本土企业成功之道,总结提炼,声称理念,有责任传播扩散到给MBA同学,这是本土化给我们的意义和启示。”未来中国市场绝不是单纯的国内市场,因为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中国市场就是最具潜力的国际市场。
如今,市场经济所需人才是复合型的专业精英,人才的定义更加的广泛、综合。如何在中国环境培养世界精英人才似乎是所有人需要去探索的。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吴昀桥发表了他的想法,培养的方式怎么跟国际连接,需要去秉承一个观念,一定要把国际上顶尖的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引入到学校,目的很简单,不是单纯的因为引而引,引是为了融合,把他们引入进来,让他们把先进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同时老师互动当中,获得国际化教学方式成长,通过这个工作上的碰撞,进一步明确,哪些适合中国企业,哪些不适合。引为了融合,融合为了支撑更好本土化发展。国际化的目的不是因为国际化而国际化,为了实现东西方融合,最后为了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是相互融合和沟通关系,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平行线,是十字架结构,融合的关系,经验想法去实践思考,到底什么地方融合会更好,整个本土化过程,不断地想通过国际化方式支撑本土企业更好发展,本土化的时候要想国际化,国际化的想本土化,融合关系,很难分裂。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底下,企业主体怎么样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多少企业越来越多走出去。还要学会怎么样在国际舞台上和别人去进行一个交流和沟通,跨文化、法律问题、精英管理问题。我们要不局限于本土企业员工、高管,外资企业或者跨国公司需要了解在中国怎么进行管理,怎么样和中国企业进行沟通、业务往来,需要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教育。有这样的需求,自然做这样的事情,本土化、国际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寿涌毅表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