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曾几何时,陶渊明种豆南山,居田园而愿无违。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中华五千年积淀的农耕文明浓缩于此。2021年6月16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22班400余名学子前往韶山营地,开展为期5天4晚的“伟人故里学劳动·建党百年溯初心”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从隆平到主席
追溯百年初心
隆平水稻博物馆
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举国悲痛。同学们特此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通过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生平历史与伟大贡献,深刻悼念这位无双国士。同时也认真学习了水稻的发展历史与生长历程,为后续的学农活动做好知识与理论的铺垫。
合照相册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毛主席故里
在建党百年这一特殊的年份,同学们饮盛世水、思幸福源,一同走进毛泽东广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主席铜像,向毛席铜像深深鞠躬并敬献花篮,缅怀伟人功绩,感受伟人情怀,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之情。
毛泽东是怎样走出韶山冲一步一步成为开国领袖的?他为何选择走向革命?又有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答案只有亲自思考、亲身领会才能得知,为此,同学们走进毛泽东纪念馆、瞻仰毛主席故居,亲手揭开问题的迷纱。
吃住乡村农家
自在向往生活
农家生活
在总教官主持的开营仪式下,同学们在韶山银田村的农村生活正式开始。
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结农家缘,农家条件虽然远无法和城市的家媲美,但农村的家,可以与同窗好友共宿同一屋檐之下,可以围坐在庭院吹拂着晚风高声歌唱,可以吃着大桌饭聊着乡野趣事,可以三三两两散步乡间小道、沉浸绿意稻田……也许这样的自在乡村,恰是同学们真正的向往的生活!
农家竹编
韶山地区盛产楠竹,智慧的先民靠山吃山、靠竹用竹,如今韶山乡村中仍然随处可见如簸箕、竹篮子、鱼篓等各种各样的竹编制品。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在指导下,同学们在农家庭院中,一经一纬地学习竹编的“十字编”和“人字编”技法,投入地制作竹编小闹钟。
篝火晚会
夜幕笼罩农村,同学们聚坐在村里的草坪地上,点燃篝火,开启了一场青春篝火晚会。灯光、音响和观众早已准备完毕,只等同学们轮番上台、歌舞青春!正是:师附子弟多才俊,才艺深藏未可知!
挽袖下污泥
辛勤事农忙
稻田插秧
六月,秧田里的秧苗早已青葱繁茂,层层叠叠好似一片绿浪。在营地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从拔秧、洗秧、捆秧再运送到新的水田中进行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完全化身成为田野农夫,在淤泥中辛勤耕作。
浑水捉鱼
辛苦栽种的同时,农田的另一边,同学们正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从刚开始下池塘的紧张,到感受鱼在脚边嬉戏而过的尖叫,再到第一次抓到大鱼的兴奋或羡慕……随着池塘越发被同学们的双脚搅浑,鱼儿们只得浮上水面呼吸氧气,这就让虎视眈眈的“渔夫”有了可乘之机,最终满满一桶大丰收!
刨挖土豆
“这片杂草里面有土豆?”不少同学发出了心底的疑惑,这正是学农实践的另一项农活:挖土豆。起初,不知土豆生长规律和种植规律的同学们,误以为一些根系发达的小草就是土豆苗,殊不知当下时节土豆苗早已“油尽灯枯”,将营养尽数奉献给了土豆块茎。待渐渐摸到了窍门,同学们才发现田垄土块中藏着的颗颗“黄金”。
学农生活乐趣多,夯土、除草、做饭,看君已尘满面、污泥满身,好个自在乡野人!
美丽乡村深入调研
直播带货助力扶贫
乡村大调研
银田村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银田村的过去和现在有怎样的差异?哪些产业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茫茫多的问题,关于农村、关于农民、关于农业,等待着同学们的探究,师大附中学子由此开启了分组调研。
乡村振兴直播带货
近年来,银田村不断摸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路子,2018年9月成立了银田村扶贫产业基地(2020年已实现脱贫,现更名为银田村产业振兴基地),以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产业。流转银田镇农科场的50多亩土地,经过清理、平整,搭建了32个大棚,主要种植香菇、灵芝等产品。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30多人就业,并将利润的30%用于贫困户分红,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脱贫攻坚成果。
为了让同学们深度了解扶贫产业的模式,更是为了让乡村振兴产品进一步拓宽销路,同学们亲自体验在抖音上开启直播带货,为银田村的农产品代言!
惜别!新的故乡
五天四晚,转瞬即逝。青葱的树林、广袤的田园、稚嫩的幼苗,还有同学们晒黑的脸庞和日渐粗糙的双手,记录着我们在韶山劳动生活的点点滴滴。
告别农家的“爸爸妈妈”,同学们在结营仪式上为这次农村生活正式宣告落幕。满载回忆与期许,带上满满的收获,相信将使我们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