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我校前学生会主席、现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就读的校友缪海坤在天安门广场参加朗诵团的演出。“如此幸运,能站在天安门城楼的正前方度过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祝亲爱的党生日快乐!“
古语说: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把鱼和熊掌对立起来,
自然两者就不可兼得。
“当干部”与“搞学习”二者表面看起来,
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有没有一种相得益彰的理想状态呢?
我们来听听附中团委副书记刘鸿睿、
学生会主席刘叶子是怎么说的。
1825班 刘鸿睿
时代浪潮汹涌,岁月流淌激荡。当今社会,有人拼爹、拼娘,有人拼工作、拼户口,而作为一名湖南师大附中的学子,你我皆可昂首阔步地踏入“拼校”的浩浩行伍。湘水滨,麓山畔,如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所,何人不心向往之,情牵挂之?而作为一名嫡系“附二代”,我对这片热土的感情便愈发深沉。
打小父母(附中校友)就常把附中在嘴边挂念,故而我在少年时便与母校结了缘。附中110周年校庆时,我随家人一同踏进了附中的校园。我穿着大了几码的文化衫,漫步在红楼与香樟间,用稚嫩的视角打量校园里的一花一木,一道一隅。依稀记得,校庆文化衫的背面印着大树的剪影,下面写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当时还纳闷:校园里树是有不少,可哪儿有“树人”啊?如今回眸在附中生活的三年,这才悟得母校致力于追求的“树人”是“塑造人才、雕琢人格、淬炼灵魂”之大义。
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附中为学子们提供了全面多维成长的平台,搭建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于我个人而言,三年的学生干部工作把我的高中生活点缀得愈加充实和精彩。在团委书记李钊老师的指导下,我担任团委会(学生)副书记,将附中传媒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谢武龙老师的带领下,我担任学生电视台副台长期间,相继推出纪念片《点亮未来》《新里程》、微团课《附中青年说》;在班主任冯建国老师、甘智英老师的信任下,我加入班级委员会在集体生活中发光发热;在历史备课组长苟永华老师的的引导中,我在课代表的工作里体悟“小职务,大学问”。
每一次学生工作任务便是一回磨砺自我的良机,三年下来,用汗水浇灌成的成长之花,开出了青春的靓丽底色。今年5月,承蒙年级组全体师生的信任和肯定,我获评2021年“湖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一张小小的奖证,不仅是对我三年学生干部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附中“培养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先进育人理念的鲜活见证。
如果说获得的成绩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不如说是我在附中这群优秀的师生中“水涨船高”的际遇。师长的教诲与关爱是刺透迷朦雾霭的光亮,能遇上一群志同道合,相互扶持的好同学、好伙伴是我毕生之荣幸。从有惊无险挤进决赛到最终拿到特等奖,5班的心理剧《光影相生》排演中我们笑泪与共;协助班长张文俊制作抗疫自编曲目《请相信我》MV,从附中公众号推向“学习强国”是25、26班凝心聚力的累累硕果;从一张混乱的草稿到第一名的舞台剧《青春·芳华》,我和编剧张芸菲带领同窗用青春活力献礼祖国华诞;从朴素的只言片语到饱注情感的封封信笺,才女侯依阳牵头的“书信抗疫情”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湘鄂一水情”;与学生会主席刘叶子用一下午准备一场演讲比赛之速度呈现了附中校干的风采;语文学习群里的“我,是自然”环保公益视频接力展现了附中青年的时代格局……有太多的回忆在心灵深处闪烁。
湖南省第一届新高考落幕,查询成绩的那一刻释然与欣慰扫除了内心的忐忑,也算是给我的高中三年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点。这些天有不少人问我:“假如你当初没参加这么多活动与工作,是不是今年会考得更好?”我说:“要不是因为这些活动与学生工作,我说不定考不到现在这样好。”附中培养的不是“小镇做题家”,亦不是“搞活动机器人”。附中育人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健全的人。三年奋斗,三年砥砺,看似纷繁的学生工作与课外活动,实则教会了我成长为一个“拎得清、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学习与工作的权衡,课业与放松的调和,理性与感性的博弈……未来的人生还必将会面临不计其数的选择、调剂与取舍,然而从附中走出去的孩子,却会拥有同龄人可能尚缺的沉稳与笃定。
蓦然回首,直到将要远行之际才发觉不舍的情感是这般的汹涌。怎么看惟一楼的青砖红墙都是殷殷笑靥,怎么看攀登广场里的花花草草都是这般亲切,怎么感觉再轻嗅一回镕园里的青草泥土香都是一种奢侈?我记得在听语文课时为回答问题的我抽开座椅的谢校长,我记得坐在教室后排听我们开班会时黄书记轻轻的笑,我记得阿甘在我上完健美操课后给我垫汗巾,我记得元旦前食堂阿姨给我多加的鸡腿,我记得走过成人门时辛福的泪水……附中点滴,凝聚成了我人生三年难忘与精彩,如此多的感动与感慨,也只有亲身经历才最能体味。
从“附二代”到真正的“附中人”,我的成长岁月刻写下了附中的印痕。与附中共赴的这场青春之约,我无怨无悔。
1825班 刘叶子
提起附中,千千万万幅画面涌入脑海。我对附中的感情是复杂的,她给了我太多次机会,她为我的成长注入了太多营养,她对我的个性又如此包容。不夸张地说,附中三年是我十七载光阴里一个最关键的转折点,踏入附中,就像一颗小行星汇入银河。
在长沙众多中学里,附中是难得的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的自然之地。我从小学就梦想着踏入附中的校门,因为我一直觉得,在自然的陶养之下,这里的教育是鲜活的,这里的老师是有涵养的,这里的学生是有灵气的。
至今还记得,高一面试校级学生干部因为紧张卡壳时,学长温柔地说“没关系,放轻松,你很棒”;记得作为实践部长第一次站上周会发言讲台的前一晚,吴卿老师拿着我的手写演讲稿认真修改的样子;记得参加远志研学冬令营,李钊书记既是老师,又像哥哥,在饭桌上把我们逗得捧腹大笑,在赶路的时候唱歌给我们听;记得高一社团节把辛苦准备半个月的改版《项链》搬上舞台,好多同学在台下欢呼我的名字;记得参加学校的五四青年座谈会,在会上就“何以爱国”做的一段即兴发言,让谢永红校长在人群中发现了我;记得重走办学路时和学生干部们去永州市蓝山县高阳小学支教,没有人吝啬自己的笑脸、爱心和真诚……这一年,我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同学,全神贯注上过的每一堂课,写下的每一页工作笔记,都给了我追光的勇气和魄力。
“做一名虔诚的追光者,也成为那束被追着的光。”2019年10月23日,我在学生干部就职演讲时这样宣誓。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且从一而终,无一例外。
在团委副书记向锦睿、刘鸿睿的帮助下,我调动整个校干团队的力量举办了“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演讲比赛,献礼祖国70年华诞;艺术院校学长团回访附中和附中学长团回访初中母校的活动背后,是我在繁忙学业之余为工作奔走的身影;有幸得到陈小虎老师的信任,和依阳等同侪奋战到深夜攻关北大模联的入场券;疫情期间接下班长张文俊安排的写歌任务,看着《请相信我》从一行行稚嫩的韵辞化身为成熟的MV,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和同学们聊人生理想、社会问题,聊着聊着就聊出一整本未发表的2020疫情笔记,也点亮了一些人一些脆弱心灵的至暗时刻……
步入高三,我也始终没有完全放下工作,作为湖南省中学生代表参加中华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凭借呕心沥血编辑的一整本个人资料和5分钟的演讲被评为“长沙市最美中学生”,临近高考重操旧业给老师们的毕业纪念歌填词,直到高考结束后我还在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汇报展演活动中发着一个高中生能够发出的点点微光……
当然,我的学习与工作并非没有出现过矛盾,实际上,矛盾时时存在。但是每一个经历过工作锤炼的学生干部心里都会知道,工作从来不耽误什么,也许它挤占了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但用心对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被珍视,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它们换来的都是未来面对未知的底气。也正是因为积累了这么多的人生经验,拓展了综合素质,我才有幸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矛盾时时存在,但我们成长的意义就是不断解决那些让人头疼的矛盾,迎接每天都在变强大的自己。
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也经历过精神不振、心态不良的阶段,是老师们陪我熬过了那段艰难时光。阿甘像我们第二个妈妈,我们看她哭,看她笑,看她“抛夫弃子”陪我们从日出到日落,我们嬉笑怒骂,也看见她对我们的爱;茜茜会在我最脆弱的时候给我倒一杯热水,递一包纸巾,什么也不说,把空间全部留给我,上她的课,总会想“为什么可以这样温柔呢”,茜茜教语文是真的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波波从来都是那么严谨负责,播放不完的PPT,满满当当的知识整理,新鲜速递的练手好题,没有人可以想象,那是多少个呕心沥血的日子;肖老师是我们无话不说的姐姐,虽然地理是我的弱势学科,肖姐姐却始终用信任和鼓励点燃我前进的动力;苟哥课上有板有眼,宛如资深说书人,课后和我们谈天说地,理性稳重又不失赤子之心;度哥对我总是报以过分的赞誉,这让我骄傲,也让我谦卑,度哥也是如此,骄傲又谦卑,其中充满了智慧。骄傲又谦卑是一种气质,我愿称之为“附中气质”,通俗地说就是“不惹事,事来了不怕事”,这也是我泱泱华夏的一种特殊气质。
说到底,特别应该感谢附中。每次站在话筒前,或是聚光灯之下,我总会觉得惭愧,惭愧自己还不够好;也会觉得骄傲,因为无论如何我都为附中争光了;更多的是感激,感激有了附中,我可以如此顺利地走过追光的每一步。
我的工作从来没有结束过,准确来说,工作是做不完的,工作也无需做完,因为追光的日子永不停息。当我追着光,我知道,宇宙那么大,还有那么多未知的世界等待我去发现;我也知道,或许还有许多像曾经的我一样懵懂的少年,需要我的一点微光,帮助他们成长为一颗比我更好的行星;我还知道,我喝的是附中的水,吃的是附中的食粮,不管走到哪里,发出多大的光亮,附中永远是我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