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附中的缘分
缘分是世间顶奇妙的一个东西。而我与附中的缘分,如此深厚而绵长,足以将一生的道路都照亮。
三年前站在人生的小小岔路口,面临许多不同的选择,最终走进附中,其实出自对百年名校深厚底蕴的向往。记得那时老图书馆仍隔着绿荫与体育馆相望,面试的化学金牌教练蔡忠华老师出人意料地“看中”了我对诗词的热爱。缘起时,“文科脑袋”走进的,竟是省理科实验班的教室,也是趣事一桩。
精彩的相遇
关乎附中的或精彩或温暖的回忆,言之不尽,书之绵长。第一节语文课,刘海涛老师领我们入校园秋景,诵读体悟《沁园春·长沙》之大气象,读书会、辩论赛、飞花令,桩桩了然,有如昨日;谢朝春老师的诗词课堂总是那样生动精彩;模联活动中陈小虎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的英文即兴演讲慢慢从稚嫩走向成熟。也曾在图书馆畅读英文版《习近平谈中国治国理政》,也曾在朗读亭里感受戴望舒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也曾在洁齐亭钻研莎翁的绮思,也曾被镕园春秋更迭温柔了心绪,也曾在惟一楼顶遥想千里外的远方。
三载湘水喧喧,不但有独行的壮阔,更有幸与如此之多优秀的青年同行,每一场遇见,都能收获双倍的成长。在佳琳的书柜里发现心里念了许久的英文小说,借来只是一句话的工夫;对地理现象的疑问,最终找化学组同学得到了解答;每次月考后与蔚文通电话调整心态慢慢成为惯例……更不用说书信抗疫时鸿睿与叶子的热情支持,舞台剧策划中芸菲展现出的超强天赋,还有高三至暗时刻,1825班同学们无私的鼓励和陪伴。寥寥数语难以囊括尽三年满满的温暖,都说精彩的人相遇是做乘法,而附中精彩的浓度尤其高,总令我感谢当年选择附中的自己。
春风化雨时
我常戏言自己长了颗“文科脑袋”,相信着一个理想化的世界,缺乏一分潜心钻进课业的定力,故而高中三年被各种各样的活动填满。好在有老师乃至学校的信任、支持和耐心引导,不至于落得两头皆空。新的班集体刚组建,阿甘便多次找我谈话,引导我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在作文里抒发“坐冷板凳,存热心肠”的理想,杨茜老师给我打上“A++”,她不但教会我们应试技巧,更从点滴细处培植人文情怀,听她的课总是不知不觉中湿了眼眶;波波老师时常利用休息时间找我谈心;苟哥一句“全村的希望”一度成为我拼搏的动力;李度老师用大智慧教会我平衡时间;温柔细致的肖雨琳老师帮助我挖掘潜力,把地理从弱势学科扭转为优势学科;申请哈佛峰会时,是在路上偶遇的陈迪勋副校长亲自带我去盖上了学校的公章;演讲比赛失利,苏校长的耐心开导使我重拾信心;永远记得,谢校长拍着我的肩膀说“没有永远的校长,只有永远的老师”……现在回想起这一切,不但是老师对于学生的殷切教导,更是长者对于晚辈的人格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以文化人的坚守
人们惯见附中“金牌摇篮”的精彩,而我更感佩她“以文化人”的情怀。她博大而幽微,底蕴深厚而富有生机,给一个少女稚嫩的理想提供生长的沃土,也为无数人才走向高远处搭建坚实的桥梁。我想,附中始终是共鸣于时代的,故而不将视野囿于粗浅的功利,不把量化的分数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更鼓励她的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光,在漫漫人生路上,对标于“民族复兴之大器”的理想。无论庙堂之上,抑或是江湖之远,都能有不懈的坚守。情怀与格局的种子,在生命尚早时被悉心种下,更将在时代春风里抽枝吐叶,泽被更广阔的天地。
这便是我的“附中奇遇”。没有什么浩荡的歌咏,但粗浅的文字里处处是真情。若此刻读着的你还未出发,请坚定地选择附中。毕竟我已抵达,这一路跌跌撞撞的风景太美好,总忍不住会想念她。
2021毕业季
2021-06-28
2021-06-29
来 源:1825班
作 者:侯依阳
指导老师:甘智英 杨 茜 肖雨琳
编 审:苏晓玲
终 审:陈迪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