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
齐
廉洁文化电台
亭
大家好,欢迎收听湖南师大附中廉洁文化电台“洁齐亭”。建设清廉校园,我们一直在路上。今天,为听众朋友们送上《一张薪水表背后的故事》。
1927年4月,李大钊英勇就义。牺牲之后,中外记者纷纷到他家中采访,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当时各大报纸先后出现了这样的报道:“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之生活费”“李宅室中空无家具,即有亦甚破烂”。由于家里没钱安葬李大钊,只好向公众募捐举行公葬堂堂的北大教授,家里的日子怎么过的如此贫苦?难道是收入所限?
1918年,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的薪水表上记录着此时他的月薪是120块银元。1920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每月收入达到了180块银元,他后来还兼任其它四所大学的教授再加上撰写文章的稿费,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月薪300块银元。
按当时的物价折算,2块银元可以买25公斤面粉,400块银元就可以买一处四合院。如此比对,他的收入绝对属于富裕阶层了。
李大钊收入高,生活却极为节俭。他不仅没有一处房产,还始终租赁便宜的房子居住;他不吸烟,很少喝酒,每天上下班全靠步行,没有坐过一次黄包车;他若是中午没有回家吃饭,便自带干粮,或是一张大饼,或是两个馒头或窝头,就点小菜和白开水下肚……
这么说来,李大钊并没有很大的开销。那么,他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党组织早期活动经费十分紧张,李大钊便拿出自己的薪水进行资助。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之初,他先后购置了七八百本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供学习研究之用。
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李大钊当场就宣布,每月拿出80元作为党组织的公共活动经费。这些花费占去了他近2/3的工资,他也是当时出资最多的一个人。
工资中剩下的部分,大多被李大钊花在了需要帮助的青年人身上。每到北大开学季,一些贫困学生就会收到一个名叫“无名氏”寄来的汇款。时间久了大家才知道,这个“无名氏”,就是李大钊。
同志有困难,李大钊更是当仁不让。曾有一位进步青年受组织委派要到远方去工作,临行前来到李大钊家向先生道别。李大钊见他大冬天身上还穿着单衣,当即转身走进里屋和夫人商量,想把节衣缩食给儿子李葆华做的新棉衣送给他。
李夫人为人厚道慈祥,一向对丈夫工作都非常支持,但这次她犹豫了。“葆华的旧棉衣早就破得不能再穿了,这件新棉衣还没上身呢!”李大钊听后有些急了,“人家马上就要去远方工作了,没有棉衣怎么行?快拿出来吧!”就这样,新棉衣穿在了这位进步青年身上,而他的儿子依旧穿着那件破棉衣过了冬。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他的心里只有党的事业,只有需要帮助的民众,而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张薪水表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亲爱的听众朋友,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同行,我们下期再会。
故事来源:学习强国
讲述者:李 钊
录 音:谢武龙 编 辑:苏晓玲
审 核:李春莲
2021-06-16
2021-05-12
2021-04-12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