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家里总有人来看望爸妈。爸妈年轻的时候一个修电机一个做裁缝,家里带着一众徒弟,热闹非凡。我有些不平:同样是当老师,你们怎么这么多人来看望?老爸笑着说:我们带徒弟,教授的可都是“吃饭的本”。
在那个年代,有师傅教你手艺,吃上手艺饭,确实如再生父母,雪中送炭,我们现在教学生,不过是锦上添花了。
杨飞老师教徒弟,那也是几十年如一日,不知给了多少老师“吃饭的本”。他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人公——飞哥。
最真的飞哥:给徒弟们“吃饭的本”
在天体运动的这节课上,有一道例题是“天宫一号”的对接问题。在讲解完题目后,后排有个同学突然问道:“老师,天宫一号离我们有多远啊?”
带着“朝圣”般心态来听课的青年教师张日东坐在后排听课,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头一紧——他是不知道答案的。这属于很“新”且很具体的问题,很难根据常识作答。附中的课堂历来鼓励提问,回避的话学生可能会不满意甚至质疑老师的专业能力,信口一答也怕说错。谁想飞哥没做思考,说道:“大部分低轨航天器都在距离地面500 km以下,天宫一号也不例外,大概是300 km左右,在与飞船对接时还会略微降低轨道。”
课后,张日东老师查阅资料,天宫一号的运行高度位于340~370 km,不禁感叹:飞哥就是飞哥,真是名不虚传。
还有一次讲解摩擦力,学生提问:“杨老师,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吗?”这个问题没有知识储备是不敢作答的,因为教材上给出的表格都是小于1的。飞哥略作沉吟,说道:“这是一个好问题,橡皮和金属间的动摩擦因数就可以大于1,经过专门除污、打磨的两块金属间的动摩擦因数,甚至可以达到4以上”。
小张老师忍不住问飞哥,怎么才能每次都能回答学生这些“刁钻的问题”,飞哥笑着说,“我觉得不刁钻啊,只要你每次备课的时候把自己当做学生,自然也会问出同样的问题。”这句话让小张老师醍醐灌顶——只有几十年如一日的想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才能成为像飞哥一样的“大师级”教师。
像飞哥这样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积累了很多的教案和课件,但他从来不用自己以前的教案。飞哥说:“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要因材施教。时代在变化,教书育人的方法也应和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所以每教一届学生,我都会重新备课”。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情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因此学生喜欢和飞哥探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
学生喜欢上飞哥的课,不仅因为他精心地设计每一堂课,还在于他喜欢上课做实验。有些器材是实验室没有的,他就会动手自制实验器材。制作出实验效果非常好的实验器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一次,他为了找到一根“软硬”合适的弹簧,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渠道购买了几十种弹簧,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将这些弹簧依次进行实验,最后找到了效果最好的一种弹簧。
离拜杨飞老师为师已经过去近二十一年了,在杨飞老师的悉心、无私的指导下学习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书育人的理念一直在教学实践中帮助我不断成长。
师傅杨飞老师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是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引领潮流的创新理念和精益求精的教学精神。他经常教导我们:教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可以大胆创新,但是知识的传授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池。他鼓励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大胆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但同时又必须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对教育教研高标准严要求,杨飞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不但一直保持着先进性,同时也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和他一起不断进步。——宋铁柱老师
十年前和现在,杨飞老师都是我精神引领的图腾。
初识杨飞老师,是十一年前。初进广益,杨飞老师是评委老师,短暂的试课之后,杨老师问:你觉得课堂上需要讲向心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吗?我说:要啊,虽然教材的意思是可以选择性的讲或不讲……杨老师接过话题,侃侃而谈,大概意思是,学生能不能接受是一个方面,老师必须要能够条理清楚地讲解透彻。
2011年,我到广益上班,杨飞老师却回到附中。上班的第一天,同办公室的物理老师告诉我:你最大的遗憾就是杨飞老师回附中了,失去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心里暗暗地下决心:不管怎样,都要找一切机会向杨飞老师学习。
2021年,十年,我调到附中工作,正式拜师杨飞老师,完成自己十年之约的心愿,我内心充满了幸福感,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又会上到新台阶。杨飞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物理专业知识,全面的实验素养,兢兢业业的工作责任心,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每天都在激励我不断进步。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向杨飞老师学习,做一名优秀乃至卓越的的物理教师,是我的信念,下一个十年,信念依旧在。——黎映莲老师
2011年,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有幸来附中代课,那时就开始听杨飞老师的课。从听第一节课起,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用“精彩绝伦”形容也不为过,“只要能做的实验就一定要做!”“每一个细节都要精致!”“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以不变应万变”……这些金句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整理这些听课笔记,每一堂课就是一篇好文章,好怀念那两年不知下课时间的“沉浸式”听课时光。我想,那便是师之萌芽。
2013年7月至今,有幸地成为了飞哥的徒弟。这些年,我无数次目睹或亲身经历了师父的“仁爱之情”,全心全意地为我们的成长考量,无论是“汇报课”“考核课”还是“研讨课”“公开课”“赛课”,他比我们都还要上心,会不厌其烦地听我们上课,一遍又一遍地、逐字逐句地修改我们的教案,会全身心地带领我们想好点子,攻克难点,创造亮点,还会根据我们自身的特色进行量体裁衣……有一次我承担了一堂公开课,师傅飞哥竟然晚上一两点都还在琢磨我这堂课应该如何处理教学难点、如何出彩,他把徒弟们的每一堂课都当成了自己的课。正是因为有飞哥点点滴滴的栽培,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我想这就是师之孕育。——李昕玲
最强的飞哥:地表最强教练团队
9国际10亚洲,即将11亚洲,为附中培养了280多名清北学生,物理竞赛组称他们拥有“地表最强教练团队”。
2019年12月,正值大学生求职季,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不少求职者的理想。香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袁江涛;北大毕业生,拥有日本东京大学留学经历的李毛川;浙大毕业生,曾在比利时某知名电子科技公司工作的杨一鸣——原本在时空上没有交集的三位高材生,却因为一个共同的选择产生交集:他们放弃百万元安家费或高薪工作回到长沙,在湖南师大附中当一名中学物理老师。2020年,清华毕业的沈睿哲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加入这个最强教练团队。物理教研组长彭知文老师说,就我这学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附中物理竞赛团队的了。
2021年,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湖南省成绩出炉,我校高三物理组李燃亮等11名同学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湖南省代表队,进入省队人数(除奖励名额外)位列全省第一;我校共有26名同学获得湖南省一等奖,获省一总人数位列全省第一;2022年3月,姬周同学更是以优异的成绩,光荣入选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APhO)国家队!
附中被社会誉为“金牌摇篮”,说到渊源、传统,物理组的教练们都会提到飞哥:物理竞赛取得的辉煌成绩,里面有飞哥的巨大贡献。
2003-2006年,飞哥担任物理竞赛教练,全身心投入,沉迷钻研竞赛,从未在凌晨1点前睡过,当年所带学生4人进入湖南省代表队(全省只有6个省队)。遗憾的是,决赛时,因学生晕机身体不适,未能发挥最佳状态,没能进入国家集训队。说起这事,彭知文老师不无感慨,我们做教练的,即使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只有真正参与竞赛的人才能感同身受那种遗憾。飞哥没有就此停步,反而精心把多年的竞赛资料全部电子化,教练们沿用至今,受益良多。什么叫“毫无保留”?有些名师确实厉害,专业突出,光鲜亮丽,但仅限如此,飞哥为何如此让人尊重,就因为他淡泊名利,掏出一颗心来,只为徒弟们能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现任高一年级物理教练的沈睿哲回忆说,在我准备第一次公开课时,飞哥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对于课程的每段文字、每张图片以及每一个细节,都帮助我反复修改研磨到最好。飞哥清晰的逻辑思维、功力深厚的教学技术以及对待教育教学的严谨态度让我肃然起敬。
所有和飞哥共过事的人都说,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飞哥待人随和,是大家的良师益友,他经常把优秀的教学经验无私分享给年轻老师。飞哥说,“我也是从青年教师慢慢成长的,这离不开前辈的教诲,也得益于师傅们的培养。特别来附中工作后,在这"大咖″云集的平台,对教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认知。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一个优秀集体的呵护和传承,附中及物理教研组就是如此。若说我还有点得意,就是我和大家一样,传承了一个优秀团队的理念和情怀。”附中一届又一届英才辈出,是老教师们无私的传授、传承,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国际金牌”“全国第一”,成就了湖南师大附中学科竞赛的“地表最强教练团队”。
在附中求学期间,飞哥在03级带物理竞赛,若遇飞哥出题,月考年平在40左右徘徊,那时作为学生对飞哥的印象是:杀手!2011年来附中实习,开始听飞哥上课,从第一章第一节到高三的最后一节,没有错过一节,彼时作为实习老师对飞哥印象是:专业!2013年正式工作,参加学校、集团、省里青年教师授课大赛、校内接待课、汇报课,每一堂课都有飞哥的指导!印象最深的就是,2019年,参加湖南省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从开始着手教学设计到最后参赛,飞哥都尽心尽力,哪怕一句话、一个词都和我一同探讨,给予意见!这些年作为徒弟对飞哥的印象是:有爱!飞哥对年轻老师满满的关心与支持,担任18级高三物理备课组长时,正是飞哥对年轻的我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使得我们备课组更团结精进,最终在2021年高考中,物理学科大放异彩,拔得头筹!感恩遇见,感谢飞哥!祝福飞哥!——李兰老师
对飞哥还有一个印象是“改卷特别快”!虽说老教师在经验、能力方面是远远领先我们年轻教师,但我们年轻教师也有优势,体力好、眼力好、改卷快。可是飞哥改卷每次都比我们年轻人还快,不仅快,往往还超额完成任务,完全不像是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老教师。导致每次改卷我都是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生怕拖物理组的后腿。我想飞哥能做到这么快,绝不仅仅是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热情,这也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张日东老师
最好的飞哥:工作时直男,生活时暖男
今年从广益回到本部工作的邹瑜老师和其他徒弟一样,多年后终于得偿所愿:能拜飞哥为师,近距离跟飞哥学习。师父飞哥对徒弟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采访她时,她不禁如此感叹。
有一次,邹瑜老师问道,“飞哥,您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讲会比较好?”飞哥就由这个知识点,从点到面再到彻底讲透。问题讲到一半,她急急忙忙去教室上课了。一下课,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分门别类,从大“一二三”到小“123”,再到带括号的“(1)(2)(3)”,飞哥把她所提疑问的“前因后果,前世今生”都写下来了。作为徒弟的她,感动得热泪盈眶,捧着这张纸,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幸福感。
60后的飞哥,初高中长沙一中毕业,1983年师大物理系毕业,个人综合素养极高,足球(师大校队成员)、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附中羽协会长)、钓鱼、唱歌、跳舞等样样精通,可不是一般般的水平(不服来战),是同事们心目中的“全能王”。
这就难为了飞哥的一众徒弟们,不仅教学教育上不敢应付了事,生活上那也是被飞哥带着不敢“偷懒”。不管严寒酷暑,飞哥带领着徒弟们“蒸桑拿”“打冷颤”,一起打球,锻炼身体,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生活中有烦心事,徒弟们也和这位大哥分享,他经常给徒弟们讲教学生涯中的各种故事,带领大家一起愉快地面对工作和生活。曾经和飞哥夫妇一起去旅游的李昕玲老师说起师傅,那是满心的“欣赏”:师父工作上是理科直男,对家人却是地地道道的暖男。在旅途中对师母事无巨细,当女儿一样照顾,师母不敢下海游泳,飞哥耐心地做工作,鼓励她大胆尝试,在身边守护着她,还说着一些不自知的“土情话”......“啧啧啧,太羡慕师母了,飞哥真是个完美的男人!”
“师父言传身教,教会我们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家庭责任感,我想这就是师之道!”
飞哥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物理名优教师,一位真诚善良的好同事。他为人低调而大方,特别专注于物理教学,关心每一位同事,尤其是对身边年轻老师的悉心指导,让人受益匪浅。他是一位非常热爱物理教学并享受教学的老师,就正如他的名字,在课堂上激情饱满,神采飞扬,治学严谨,思维缜密。——胡轶波老师
刚进八班的时候,和飞哥接触得不多,开始以为飞哥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师。后来,有幸成为物理课代表,慢慢开始了解飞哥。课上他严肃而专注,常常大汗淋漓,课下却能和蔼可亲地与学生们打交道,两种模式切换自如,可能这就是飞哥深得同学们喜爱的原因吧。
在高中的那段日子里,于我而言,飞哥更像是一位朋友一样的长辈。我常常课间和朋友一起到飞哥那闲聊,迷茫的时候跟他倾诉几句会变得心安,喜欢带点小零食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也常在肚子饿的时候从他那得些饼干坚果吃。也许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温情,毕业后化成了我对整个高中时代的无限思念。
我有时候会想,我们只是老师们带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附中与他们相遇又离别的芸芸众生,但对于所有的这样的我们来说,他们是我们高中几年里唯一的老师。所以我一直觉得,学生时代能否受教于一个好老师是一件十分依靠运气的事,而附中这个地方加大了这件事的可能性。我感到很幸运能在附中收获一段如此宝贵的师生情谊,同时我也十分珍惜着它。此时我的文字笨拙到只会说“很幸运”,但这已是我最真实的情感流露。——1808班 刘菲
“谢谢你做的一切,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做视频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这首《父亲》,感谢飞哥,也感谢附中很多跟飞哥一样的老教师们,感谢他们在学生的青春回忆里留下如此美好的印迹,感谢他们给附中后辈们留下照亮前方道路的光。我们会带着这些藏在心底的光,坚定地走在每一条路上。
审 核:黄月初 陈迪勋
2022-04-08
2022-03-17
2022-02-25
2022-01-04
2021-12-24
2021-12-03
2021-11-09
2021-02-02
2020-01-06
2019-09-16
2019-06-18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