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那么历史教育就是一把火点燃另一把火。这火光中,有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有史观、素养的不断飞跃,有时代使命的承续与接力。
黄雅芩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历史教育者,不但积淀自我、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更燃烧自我、点燃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内心的火炬。我何其有幸,在高三成为黄老师的学生,又无奈叹惋,师生缘分一年太短。我怀着满心的深情,聊以此文表达我对黄老师的感恩,感恩她点燃了我人生的三把火。
第一把火,黄老师点燃了我对历史学科真正的热爱。
幼年时,我也曾痴迷于历史英雄的故事。然而,捧起了真正的历史课本时,才发现以前的“热爱”竟是“叶公好龙”。当学习历史变成了机械地背诵知识点时,早年对历史的喜欢,被考试压力压榨得所剩无几。
黄老师的课堂却彻底改变了我们蒙眼应试的状态。讲台上的她仿佛一位“导演”,指挥着各色历史人物演绎他们的故事,将枯燥的知识点变成了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剧;她同时又是一位“导游”,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深入历史现场,感知着角色们的所思所为。而这历史剧却又不能任由同学们坐在台下喝茶听戏,于是黄老师兼职“评书”,时刻调动同学们的思维,引导我们分析历史人物做出每一个决策的背景、原因,思考每一项历史事件发生的结果、影响。她像一位“裁缝”,在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之间穿针引线,构建不同视角下的历史关联;她又似一位“侦探”,不断打破我们的常规认知,督促我们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走向可知,带着我们努力去接近历史的真相。
黄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集聚了“备考引擎与考情分析”、“时空定位与体系建构”、“基础梳理与知识排查”、“重难突破和真题演练”、“概念阐释与观点争鸣”、“视野拓展与补充延伸”、“古今对比与中外关联”等若干模块,以多样的、全面的角度来深度剖析历史,让课堂变得丰富且深刻。在黄老师的课上,没有一个同学愿意“掉线”,因为我们知道,每一秒钟都是不可错过的重点。
除了课堂之外,黄老师的教学能力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她别出心裁布置的一些特色历史作业总能精准地填补我们的漏洞,助力我们更好地巩固知识;她手把手教我们怎么记笔记、怎么写考试总结、怎么调整每个阶段的状态,这些方法不仅实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
如果说高超的教学水平是出于她对教学的尊重与负责,那么杰出的教研能力就是源于她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与激情。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余,我们经常能见到黄老师在办公桌前,或阅读专业书籍,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或精研专业论文,努力将教学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这更让我们感受到,学历史,不仅仅局限于读课本和参加考试。
在黄老师的指引下,我们以“因—是—变—果”的思维链为基础,构建了历史知识的多维网络,并在历史的流变中认知历史的规律,探寻历史的发展。那些原本只能靠死记硬背塞的知识点,在我们的脑中变得鲜活可感。从“知道”到“理解”,从“掌握”到“贯通”,黄老师不仅修补了我们的知识漏洞,更让我们对真正的历史学科燃起了一腔热爱。
记得有一次黄老师跟我们说,比起历史,她更喜欢文学。但她还补充了一句,是这么多年研究历史的过程让她的思维具有理性和逻辑。
文学给人以感性,让我们面对事物拥有可以流泪的柔软;而研究历史,又给人以理性的反思,让我们得以观照当下。我想,在分数之外,黄老师也将自己的这份价值观念传递给我们。这恰似钱穆所说:对待历史,应当有温情的敬意。这份温情的敬意,应当是我们始终铭记在心,并能照亮前行道路的微光。
泛舟于千年的历史长河上,迷茫而苦恼是常事。但幸好,我们在这条波涛汹涌的长河上相遇,是黄老师的坚定与温柔给了我们坦然前行的底气。若将这一年的历程比作泛舟,她就像扁舟上扬起的风帆——船上的人见了都能感到心安,而大风吹过,也能被她巧妙化解成前行的动力。
——1918颜铭希
第二把火,黄老师培养了我的历史思维。
我至今还记得黄老师来我们班的第一节课,她将初次见面的所有思考概括成了五个方面,层次分明。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人临场发言也如此条理清晰。
相处日久,我们会发现黄老师的历史智慧渗透在方方面面。她看待事物,总是能极具历史洞察力地第一时间勘破事情的本质,不肤浅;她评价人物,总带能辩证的、多角度的去分析认知,不片面;她分析事情,往往以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整体把握,不割裂、不局限。她常在日常生活的无数细节中关联历史知识、建构历史逻辑,告诉我们“现实处处有历史”;她还让我们结合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看当下的社会时政天下事,让我们明白“历史应指向现实”。我相信,那些汲取了历史精华融汇而成的教育教学智慧,那在历史中不断总结生成的独特管理艺术和“施政”措施,是她成就斐然的重要助推剂。
黄老师的历史智慧让我们受益匪浅。她教我们从基础背记(概念与知识等等)、基础能力(材料解读、逻辑思维、输出表达等等)、考场发挥(做题节奏、考场心态等等)几大方面来进行考试总结,于是我们发现,这一套清晰的总结思路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在面批试卷时,仅凭我们描述的只言片语,她就能立马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根本问题所在,揪出我们的思维误区,并为我们量身定制解决问题的良方;除了历史学科的疑问以外,我们也常常找黄老师咨询方法论上的问题,经验十足的黄老师总是能让我们满载而返……同学们都说,每一次和黄老师的交流,都是一种内心的享受,更是一次思想的进阶。
黄老师将历史学科特有的逻辑思维渗透进我们的脑中,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更让文科生的头脑中燃起了理性思想之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世俗的世界里充斥着功利和小气,而黄老师永远能展示出不一样的气质。这种气质应是来自于中华几千年历史的滋养,也得益于世界宏大历史的拓展。这让我感受到,老师心中装得下大尺度的历史风云变化,也藏得住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关爱。
黄老师教授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在教会我们如何创造自己的历史,如何让生活静水流深,如何让学习日有所进,如何开拓自己的眼界与格局,如何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比较干净的心,如何懂得既与现实合理对接又能保持眼光的明媚与清澈。
——1919邓湘雷
第三把火,黄老师加深了我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黄老师的生活是我向往的教师生活。有无私奉献与辛勤付出,也有烟火浪漫与日光温柔;有哲思智慧与处世妙理,也有飘逸恣肆与自然情调;有爱国担当与历史使命,也有个人理想与生活向往……
黄老师的魅力,不仅源于她刚柔相济、智美并存的个性、高效又浪漫的工作生活方式,更与她极其突出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有关。
她的敬业已经达到了令同学们心疼的程度。每一个课间十分钟,她都被十来个学生团团簇拥、围追堵截,哪怕累得不行也从不赶人;面批登记本上的“排队”,一天就能写满好几页,而她总是二话不说地推掉其他事务,整晚整晚地待在办公室里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她把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花在备课、打磨课件上,我们得到的每一堂高品质的历史课,不知她背后消耗了多少时间来精雕细琢;她还致力于编辑、整理各种精品资料,同学们第一张还没读完,第二张就已经精编完成。我们一方面惊叹于她工作的高效,一方面无比心疼忙碌的黄老师。
我从黄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了。高考后,我“偷”来了黄老师的教育专著《为了独一无二的你》去读,书中浓浓的、满是智慧的文字深深吸引着我,触动着我,很多个瞬间,我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力量,从黄老师眼中手中传递给我,从黄老师的文字里涌进我心中,这股力量,再次加深了我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高考结束后,我悄悄来找黄老师要毕业寄语。黄老师问我,想要什么祝福?我抬头看了看老师,请老师在我的本子上留下了这样五个字:
“历史的接棒者”!
是接棒者,也是传递火炬之人。黄老师点燃了历史教育之光,更点燃了我的人生——也请让我,成为续火者、点火者,去点燃更多的人。
师恩永不忘,师德代代传。
热烈时似火,温柔时如水。平时上课正经普通话,但亲证过黄妈“骂人”时喜欢用方言,此刻五官神态极具“湘妹子”风范,气场全开但又敲打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凌厉万分亦有人文关怀,王霸兼用还不失儒雅慈悲,有大智与情调,有方法和情怀。教学水平自然是没得讲,实乃历史教育界不可多得之琉璃苣女孩,机勇文慧,寒热均宜。多迷茫纨绔的孩子,在她眼里都是足以塑造的宝玉,高三阶段,是黄妈以她独特的智慧,引领我走出了泥潭。
她是学生们的灯塔,是历史中的火炬,以正直姿态率先摆脱冷气,在声声驳斥中力推弟子前行。拜入黄妈师门,即我终生之幸。
——1826童浩洋
▻▻▻
来 源:党委办公室
作 者:1919班 戴宜珊
摄 影:文 婷
编 审:苏晓玲
终 审:黄月初 陈迪勋
2022-05-16
2022-04-08
2022-03-17
2022-02-25
2022-01-04
2021-12-24
2021-12-03
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