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小学校长 ,作者黄月初 刘进球
《中小学校长》由教育部主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服务于全国中小学校长工作的指导性月刊。
点击上方“中小学校长”可以订阅!
投稿邮箱:xiaozhang@naea.edu.cn
[摘 要]中小学校教师的培养要克服对校外培训的过度依赖,需着力构建“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体系,为教师建模子、结对子、搭台子、压担子、支梯子,让教师发展有方向、成长有助力、绽放有舞台、进取有动力、从教有保障,从而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潜力、活力和动力,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高质量发展。
黄月初,中学高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国培专家
刘进球,中学高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研与教师发展处主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基础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一
建模子:让教师发展有方向
第一,强调“修”。好老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立德为先,廉洁从教,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创设道德讲堂、建设“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组织“五四”研学、选树师德标兵等举措,引领教师铸师魂、立师德、正师风、展师范,努力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第二,强调“学”。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应主动而自觉地向书本、专家、同仁、实践、社会生活学习,具有踏实的学风、扎实的学识和丰厚的学养。“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强调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建成湖南省第一所由中小学独立举办的教师发展学校——之谟教师研修院,组织教师开展同伴互学、阅读广学、业务修学、交流访学和进修研学等“五项学习”,不断汲取与更新知识,系统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体系、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为专业成长储备丰厚的资源和充足的动能。
第三,强调“教”。好老师要甘守三尺讲台,扎根教育一线,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专业素养、过人的实践本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设立了四大平台、四大阵地、四大活动、四大扶助、四大奖项等,以校本实践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引领教师做“镕金琢玉”的实干家,把精力用在育人上,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把才学使在讲台上,把本领显在课堂上,积极引导、指导、督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真知、长才干、成名师。
第四,强调“研”。有道是“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真善教者必善研,真能研者必能教,好老师必定是研究者。“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大力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2]通过结对子领着干、交任务推着干、筑赛台争着干、勤考评比着干、多奖励夸着干等多种方式,引领教师“镕金琢玉、并究其妙”,全面提升学习力、甄别力、思考力和创新力,在潜心追求学术的过程中,实现理想化的专业成长。
二
结对子:让教师成长有助力
第一,结对子,利于“传”。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通过师徒间的薪火赓续,传承人类文明、教育理想、育人理念、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名师风范等,师徒结对最大限度地扁平了“传”的结构、压缩了“传”的空间、拉近了“传”的距离,使“传”变得更实际、更直接、更密切和更真切。
第二,结对子,利于“帮”。采取“一对一、点对点、手拉手、心贴心”等方式,指派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名优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开展“修学教研一体化”业务研修,将“帮”字落到了实处和细处,有力促进青年教师“一年入格、三年成型、五年成材、十年成器”。
第三,结对子,利于“带”。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师傅们“四带”(带德、带学、带教、带研),全面打造“名师导航、师傅领航、徒弟从游”的教师专业发展“雁阵”。在师傅带领下,徒弟学理念、学为人、学做事、学本领、学研究,从而更顺利、更便捷地进入“跟跑—并跑—领跑—秀跑”的专业成长快车道。
第四,结对子,利于“督”。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传帮带”,毕竟都是外因,自主研修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和关键。自主研修需要自觉、主动,离不开师傅的督察、督导。师傅既要“传帮带”,又要尽督导之责,注重激发青年教师成长潜力、活力和动力,促使他们进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状态。
三
搭台子:让教师绽放有舞台
第一,师德锤炼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3]“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倡导“德高为范”,打造了道德讲堂、理论学习中心组、洁齐亭廉洁文化电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修班等师德锤炼平台,创设新时代研究型教师师德师风建设“12345模式”,实行一票否决制,坚持“种上庄稼、除去杂草”“两手共举”,做到教师作为、学校督导和社会营造“三管齐下”,自律、互律、他律、律他“四律同行”,体制机制、宣教培训、评比考核、监察督导、激励惩处“五维并进”,全面引领教师修身立德,扣好职业生涯“风纪扣”。
第二,内涵提升平台。“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践行“学为人师”理念,注重学习意识强化和学习品质培养,采取坐下来读、请进来教、送出去学、扶上台讲等多种方式,促使教师做专业书报的博览者、专家学者的追随者、教育理论的修习者和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不断汲取源头活水,变“一桶水”为“一潭水、长流水、常鲜水和清甜水”,全面提升内涵素养,争做“有扎实的学识”的好老师。
第三,业务发展平台。“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注重提升教师实践本领,组织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日常练功、教学研讨、业务竞技等实践性活动,通过跟进堂听、推上台赛、聚拢来议、定时间考等多种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发展综合素养,实现专业成长。
第四,学术发展平台。“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引领教师立足校本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教研科研,既做实干家,又做研究者,向研究要质量,从研究找规律,靠研究增智慧,用研究淬特色。
四
压担子:让教师进取有动力
第一,坚持“能师”导向。“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注重提升教师能力,组织坐下读、围拢辩、结对帮、请来教、送去学、推出讲、进堂听、登台赛、定时考、静心研、埋头写、大力激等多样化活动,全面育师智、强师能、促提升、显特色,增强教师业务能力,鼓励其扬长避短,实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
第二,坚持“明师”导向。“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要求教师勤于学习,拥有扎实学识,争做开明之师、高明之师、明智之师、明白之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履行“成民族复兴之大器”的岗位职责,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第三,坚持“优师”导向。优秀学子需要优秀教师去培养,唯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构建了教师激励体系,全面倡导创优争先,引领教师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标准,在“修学教研一体化”研修过程中争先恐后,不断增强实力、能力、活力、魅力和潜力,逐渐走向优秀与卓越。
第四,坚持“名师”导向。“慎选良师、精育名师”是学校传统,也是“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的主题词和主旋律。学校通过“青蓝工程”、“青名工程”(青年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引航工程、未来教育家孵化工程等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入格—升格—创格—超格”,争做“养正出奇”的名师名家,努力实现从工匠型向专业型、从知识型向智慧型、从传道型向指导型、从经验型向专家型等四大转变。
五
支梯子:让教师从教有保障
第一,支起专业成长的梯子。教师学历学位需要进修、晋职晋级需要扶助、入岗进编需要解决、研究成果需要扶持。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一系列问题常常成了他们的现实难题。教师们渴求借助一架架梯子,攀越条条门槛,闯过道道难关。“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构建了教师关爱机制,设立了进修扶助、教研扶助、成长扶助等多种举措,支起助力成长之梯子,竭尽所能为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鼓励、支持与帮助。
第二,支起心理成长的梯子。大多数教师身兼为人师、为人徒、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等多重角色,生活负荷相对较重,心理定位容易失衡,心理压力往往巨大。“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特设青春健心室,组建教师心理健康顾问团队,支起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之梯子,促使他们保持健康、乐观、阳光、向上心态,真正做到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第三,支起物质生活的梯子。大多数教师往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物质需求,但偏偏又因为职级低、资历浅而收入偏低。在政策法规和客观条件允许范围内,学校提供一定额度的学历学位进修补助、教研科研扶助、家庭生计帮助、特殊困难资助等,向教师施以援手,支起物质生活的梯子,帮助他们越过难关。
第四,支起精神生活的梯子。“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对教师的物质帮助实实在在,但更多的是精神激励。人不能只为物质而活,教师必须目光长远,志存高远。“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通过搭建舞台、建设阵地、组织活动、开展评比等,让教师精神生活充实而丰盈,从而不断增强归属感、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过度依赖校外力量,缺乏校本培养的有力、有效跟进。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弘扬“慎选良师、精育名师”传统,大力开展以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为主体的“修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充分激发教师自主成长潜力、活力和动力,增强了其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依靠这样一支数量可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学生成长成才能力均显著增强,在充分发挥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的龙头作用的基础上,引领全省中小学教师走上更高质量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谢永红,黄月初,苏建祥,等. 构建“修学教研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模式[J]. 湖南教育(A版),2022(3):26-29.
[2] 范敏,刘义兵. 斯腾豪斯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J]. 全球教育展望,2017,46(8):83-94.
[3]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