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湖南师大附中高2022级一千二百余名学生分为十个小队,前赴新化县水车镇、衡山县店门镇、汝城县沙洲村、新宁县舜皇里、桑植县刘家坪镇、花垣县十八洞村、岳阳县鹿角镇、安化县冷市镇、浏阳市白沙古镇及沙龙村等十个地点开展为期一周的农村实践活动。
探访农人、躬耕农事、融入生活、探索自然,附中学子在广袤田野唱响青春之歌;
感受民俗、解密文化、探幽湖湘、思考未来,附中学子在三湘四水写下青春之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湖南师大附中就将军营实践活动、农村实践活动和企业实践活动作为特色必修课程,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军营、入农村、到企业,体验生活、参与实践、了解社会,鼓励学生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
今年的学农活动凸显出两大特点:一是范围广,共涉及全省九个地州市,“东西南北中,处处有身影”;二是内容新,在以往农村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聚焦“三农”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读好有字之书,更读好无字之书。一次次实地调研,一场场亲身走访,一回回激烈辩论,一份份汇报成果,附中学子在实践与探索、求知与促行之路上继续着坚实的步伐。
扬帆奋楫乘流进
乡村振兴谱新篇
听惯了汽笛声的喧嚣,看惯了霓虹灯的璀璨,同学们更明白到,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灯光,也应该有乡村的朗月。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的是“漠漠水田飞白鹭”,听到的是“阴阴夏木啭黄鹂”,抬眼漫天星辰,充耳蛙鸣虫啁,令人心归平静。
在这里,居民们既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同时也摸索出了脱贫攻坚新模式。同学们走进木雕工厂、制茶车间、黄鸡养殖场、花生芽饮料加工厂、中草药加工厂、智慧农博园、葡萄产业园等,深刻感受到了党建引领谋发展,科技助农促增收的不朽成就。
不仅体验,还有参与。岳阳县小分队听取县政府工作报告,深层次把握农村发展的新动向;汝城县驻村第一书记多次与小分队同学交流,用当地的红色文化与建设事迹勉励同学们成长;新化县小分队与当地90后村支书面对面交流,为当地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浏阳白沙古镇小分队更是体验了一把网络带货,策划文案、设计logo、剪辑视频,推销起了当地的特色豆腐……新的政策、新的模式,引发了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新思考。
天地处处皆大美
沃野千里看潇湘
新化紫鹊界梯田,漫山新绿,形态各异;新宁崀山群峰翠秀,风景旖旎;岳阳鹿角镇蔬果飘香,沁人心脾。同学们徜徉其中,欣赏自然山水之美。
在十八洞村学击苗鼓,体验苗绣,走近苗医;在新化正龙古村了解傩文化,制作傩面具;在桑植赶早集;在安化品擂茶。同学们沉浸其中,品味民俗风情之乐。
在白沙古镇参观秋收起义第一次胜仗的旧址;在十八洞村重走总书记当年路;在沙洲专题陈列馆重温“半条被子映初心”的传统;同学们感悟其中,汲取革命精神之力。
既要有“国际视野”,更要有“家国情怀”。三湘大地,沃野千里,在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红色文化上都有着丰富的资源。本次学农遍及省内各地,促进了学生对当地特色的深入了解,增进了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同。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附中学子始终记得“公、勤、仁、勇”的校训,始终记得鲁迅先生说过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除了自然之美、劳作之乐,同学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当地之“人”,那些留守儿童,那些空巢老人,那些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外出谋生的特殊人群。时代的列车跑得飞快,有些人的速度跟上了,有些人却渐渐被落在了后面,越来越远。
同学们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了乡村发展中的问题:如医疗水平不够,自费较高,难以承担;教育水平发展缓慢;超市较少,生活不便;文化活动少,生活相对单调……发现了这些问题后,同学们有的去农户家里慰问,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拿出零花钱偷偷塞给老人;还有的与当地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联系,以班级的名义定期捐送。
面对同胞的不幸与困难,不回避、不漠视、敢发声、敢作为,关注人的本身,视他人命运为一体,本次农村实践活动展现出了附中学子高度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师大附中校徽上那个醒目的“人”字。
眼触星云,脚着泥沙
不惧困苦,追光而行
七月,我们一起到田野中去
随着田埂的脉搏
感受自然的呼吸
用心去感受农人的生活
用笔写下对乡村的思考
用行动去创造一个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