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期耕耘、百期硕果!回顾过去的100期,我们的校报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跨越,记录了师生的成长与进步。每一期校报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都凝聚着编辑部成员的智慧和汗水。
回望一路风雨,盘点奋进足迹,附中校报一路载誉前行。作为学校的重要媒体,它始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协调一致,与学校蓬勃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它是展示我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发现、培育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是塑造学校形象、铸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一份重要记录,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100期校报的出版发行,是学校文化和精神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立足附中,展望未来,附中校报在前行的路上,定当用细心铸成信心,一往向前,再接再厉!期待校报能够更加贴近师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了解师生的兴趣、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其次,希望校报能够注重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和校园活动报道外,校报可以开设专栏,涵盖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同时,校报也应该注重深度报道,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引导师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最后,希望校报能够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校报可以成为师生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窗口。通过精心策划的专题和有趣的文章,校报可以带给师生们快乐和正能量,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支持和磅礴力量。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报将会继续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为校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各位编辑将目光投向师生,将镜头对准师生,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讲好附中故事、传播附中声音,为学校建设研究型中学汇聚力量。我衷心祝愿我们的校报越办越好,祝愿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湖南师大附中》编辑部成员合影
——访《湖南师大附中》主编陈迪勋
自2014年创刊至今,《湖南师大附中》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共发行100期。一百期来,《湖南师大附中》始终秉承“办报育人”的优良传统,紧扣时代脉搏,与师生同行。近日,我校学生融媒体中心的小记者有幸采访到《湖南师大附中》主编陈迪勋,邀请他讲讲百期校报历程中的难忘故事,谈谈百期校报在附中校史上发挥的独特作用。
【小记者】请问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校报最初创办时的情形、故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缘由或者契机?
【陈迪勋】2014年,谢永红校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审时度势,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建议创办校报,以达到以下作用:一是思想引领,校报具有使师生潜移默化受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在办报过程中,要将党的声音转化为新闻报道,使读者于经常性的阅读中得到思想引领。校报不单是一张新闻纸,更是一种广义上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二是宣传窗口,校报既是校园生活的真实面貌的呈现,也是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新成就的展现。校报要全面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真正体现出广大师生的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精神。三是沟通纽带,学校充分利用校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一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学校现阶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具体工作安排以及执行措施等方面的内涵用文字形式体现在校报上,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加强师生思想、学习与生活方面的联系,也能够为学校、师生搭建一个理想的沟通交流平台。
十年来,校报凝聚着学校广大师生的感情,表现了学校决策者的决心和办报者的智慧,在记录学校发展历史,宣传学校办学成就,联络广大校友感情,扩大学校影响,培育文学新人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小记者】在办校报的过程中,作为主编的您觉得最自豪的是什么?
【陈迪勋】最自豪的是两个数字:100和0
(1)“100”指的是100期校报。从2014年创刊至今,每年10期,学校从未间断,我作为100期的主编,参与了每一期校报的编辑。
(2)“0”是指校报创刊至今几乎是零差错。我是一个数学老师,之前也从来没有接受报刊编辑的专业指导,我们校报编辑团队之前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但是,就是我们这样一个“非科班”的团队,十年来将这样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做到了零差错,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小记者】您认为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坚持办好校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何处?
【陈迪勋】纸质校报兼具新闻和档案文件的双重功能。在新媒体迅猛来袭的过程中,作为纸质媒体的报纸受到了严重冲击,但新媒体不能取代纸质媒体。校报是学校重大事件的记录者,今日新闻是明日历史,校报的每一期都会进入档案馆,新闻会变成史料。
校报是一种文化形式,又是一种文化载体。我们校报的读者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欣赏品味,这一受众定位决定了校报的功能定位既要区别于一般党报、大报的“直陈”,又要不同于晚报、都市报的“市井”,我们的校报的成功之处在以“质”取胜,坚持内容为王。在内容上既有关注校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实时信息,也还涉及与学校发展相关的政策走向、行业动态、学科发展等信息,同时还有兼具专业性文化知识与趣味性浓的校园生活。
【小记者】最后,对于这样一份具有深厚底蕴的百期校报,您作为主编对她未来发展有什么期待或展望?
【陈迪勋】附中校报作为有着十年历史的校园窗口,在附中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我希望校报今后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组织联络用好学生作者资源。青年学生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的社会主角,他们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新颖有力,喜欢写作的也大有人在。希望在校报上能看到更多青年学生的文章,感受到他们留下的生活印记,触摸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二是善于挖掘附中故事、传承好附中文脉。传承好文脉,实际上就是厚植校园文化,无形引导大家的思想行为向善的过程。附中人才云集,师与师之间、师与生之间来往相向,有关做人、为学、爱国、励志等方面的故事,时时发生、处处蕴藏。希望校报能更多地约稿作者有组织、有策划地写写这些故事,也可以主动出击组织学生记者采访挖掘出这些故事,让报纸更有趣、更有味、更耐看。
三是借用新的传播形式增强影响力。时代不同,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正在发生变化,手机掌上阅读等日益流行,影响着师生。希望校报能尊重师生不同的阅读习惯,既一如既往地做好纸质报刊的发行和派送,也能精心研究、选择利用更好的网络传播形式,让附中校报厚重的精神滋养随时随地到达师生、影响师生。这方面应该说大有可为,也是比较容易作出创新和变化的,希望附中校报的网络传播形成稳定渠道、打造成受师生喜爱的品牌。
(我校学生融媒体中心的钱谱伊、龙林卉、周姝含、陈佳鑫、王可欣等同学参与采访,万和同学参与录制)
非常荣幸能加入校报编辑部,用文字书写学校的发展。校园生活板块记录了学校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的成果,每一场活动报道、每一份心得感悟、每一张精彩图片都是学生们在这所卓越学校里向阳生长的最好见证。作为一名记录者,也在同步收获喜悦和成长。祝贺校报出刊百期,祝愿校报越办越精彩。
——《湖南师大附中》编辑李钊
100,象征着一个圆满的结束,同时,又昭示着一切归零,重新出发,期待更好地遇见。这100期校报的背后,记载着几届编辑团队和撰稿同事们辛勤的付出,每一份报纸编辑的过程都带给我们有惊喜,有荣耀,也有回忆。也许在喜好自媒体快餐式阅读的读者眼里并不起眼,但是在我们心目中,她不仅仅只是一份报纸,她记载着附中成长的足迹,传递着洪亮的附中声音,彰显磅礴的附中力量,让附中文化的基因代代传承。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让我们一起继续携手描绘附中美好的明天。
——《湖南师大附中》编辑朱修龙
欣逢校报创办十载印发百期,撰联贺之:
春风化雨十年树木成大器,
妙笔生花百度裁衣寄真情。
——《湖南师大附中》编辑李显亮
以笔寄情,写附中百样青春;以文为窗,味母校千种风情。作为校报的忠实读者,我由衷喜爱,也无限期待。100期,是文化积淀,也是全新起点。真情祝愿校报续写辉煌,在不断创新中青春永驻、闪闪发光。
——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校友戴宜珊(原《湖南师大附中》小记者)
在附中读书的时候,每个月都会期待着那份校报。每每读到那优美简洁的文字,看到身边老师同学的照片,都觉得是一份莫大的乐趣。现在阅读回味,三年的记忆也清晰浮现眼前。不知不觉,校报陪伴我们走过了三年的春夏秋冬,也迎来了它的第一百期。感恩所有为校报付出的老师同学,是你们让校报越办越好,成为附中人心中一份深深的挂念。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校友萧博韦
恭贺附中校报发刊百期!校报让我看到了师生们日常生活里的所感所怀、各类赛事的傲人风采,看到了附中的历史底蕴与辉煌成就。百期之间,厚载人文情怀,联结过去未来。祝校报承百期之华章,迎时代之所需。历久弥新,更具活力!
——G2221张蕊彤(《湖南师大附中》小记者)
不知不觉之间,师大附中的校报也走过了百期的努力与成功,每一次内容都准备的十分充分,体育节、艺术节件件不落,采访、文学诗歌样样精致。100期是一个辉煌之巅,是新的起步之点,也希望附中校报能在未来蓬勃发展,再创佳绩。
——G2316班童祯
校报带给我的有校园内的新闻趣事,让我更有附中人的充实感,有校园内的重要会议,让我有附中人的参与感,还有学校的建设成就,让我有了附中人的自豪感。祝贺我“追”了这么久的校报发刊100期!
——G2205李远瞻
(《湖南师大附中》第1期和第100期)
来 源:党委办公室
编 辑:文 婷
一 审:鲁 荣
二 审:吴 卿
终 审:陈迪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