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员。爱好打篮球、唱歌、烹饪。曾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二等奖。
我对身边的每位朋友说,我的高考分数是靠运气蒙出来的。客观上看,高考是我三年来打过的最棒一战,谁都无法否认其中的运气成分。但是我又常去想,这次的“超常”发挥,真的真的只是依靠运气吗?
一模二模,对我几乎是巨大的灾难。两次考试,我都自认为状态极佳,奔着年级前三十去,最后考出一百五十多名的成绩。我的正常成绩始终浮动在五十到一百名之间,因此这最后关头的连续的没有道理也找不出具体原因的迅速成绩下跌,几乎要击垮我的意志。沮丧、焦虑、恐惧、无力包裹住我的心。
我来回分析,与老师与家长沟通,仍然没有找出成绩下滑的原因。百日誓师开始,我一反三年来吊儿郎当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的听课做笔记写作业,我的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怎么成绩偏偏就无可挽回的向下走呢。
这时,曾经听过的一种恐怖论调在我脑海里慢慢生长:高三最后一百天,有的黑马会冲出来,有的孩子会掉下去。
难道我就是掉下去的孩子吗?貌似是的。
那么在这样的“逆境”之中,我做了什么来改变我的成绩,使我状态复苏呢?
首先,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最后四十天,我每天六点四十五到教室,晚上十一点二十才离校,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在每个天还微亮就前往学校的早晨,我总是自己在路上告诉自己,“老天定会奖励第一个到教室的人的”。这样略带幼稚的自我激励,最后都吉言成真,实在是出乎意料。我的建议是,每个学生都该去试试做第一个到教室的人。我的一个朋友在最后五十天与我一样,六点四十到教室早自习,最后高考也考出了高中三年的最好成绩,这些冥冥之中的事,谁说得清呢!
我的努力不仅体现在时间的加倍投入,还在于对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例如,最后一个月我彻悟了错题本的用法。从初中入学到高考前,始终都有学长老师在疯狂安利错题本。对我来说,整理错题本却只是浪费时间的形式工程,只在老师要求上交检查时我才会勉勉强强抄写几道错题。直到二模前夜,我认为复习工作已经完成,便用多余的晚自习时间翻开错题本。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考前的错题复习对知识体系与心态调整有如此大的益处。于是,二模后的一个月,我从头开始制作六门学科的错题本,我竟用三十天做出了整整六本错题本!那段时间每天的学习就是上课、做题、做错题。我现在拿起这六本满满当当的本子,里面每道题的出错点与解题思路仍然烂熟于心。我们常说要告别“假努力”,我也承认我做了很多很多的无效功。但我想,在最后的那段时间,在我重复执行看答案、剪题目、贴题目、再作答、复习错题这样的机械性过程时,我一直知道我要干嘛在干嘛收获了什么,我在错题本上写下的每一笔都化成了我的知识,这应该算一种真努力。你确定你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切实有效,这是非常棒的感觉。
现在回忆当时对错题的投入确实近乎痴狂,我也感到羞愧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始终对错题本不屑一顾。其实啊,这三年的学习时光,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学习方法推荐,有的方法也许一上手就感觉超级实用,有的或许尝试之后感觉毫无功效。你要学会给这些方法一些时间,给自己一些时间,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勉强执行。或许在未来的某天,你会突然发现这些方法的益处,汲取到它们的营养。
事实上,在最后一百天,每个附中学生都在全力冲刺,我想我之所以能成功逆袭,除去必不可少的加倍努力外,更多的是胜在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是面对困难挫折,永不言弃屡败屡战的勇气与决心。二模又考出一百五十名后,最深的感觉就是手足无措。拿到成绩后自我反思,我却不认为学习上有什么巨大漏洞,也没发觉状态出了什么问题。再面对成堆的书本时,我慌了。没有问题就没有改进方法,没有行动改变就很难有成绩上的改变,我不知道还能如何去提升成绩。我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听烂了量变带来质变的宽慰,我也明白我能做的只有继续努力,可是谁能在这时保证我的质变一定能在高考前出现呢?我感到畏惧,感到无力,丢了魂似的自我内耗,惶惶不可终日。
二模结束后的晚上,班主任刘海军老师把我叫出教室,站在六楼的天台上,与我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我说了什么,刘老师又给了什么学习上的具体意见,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在谈话的最后,刘老师把手压在我肩上,一字一顿地说:
“不要怀疑,不要沮丧。”
我难以描述这句平凡简单的话给了当时的我多大的能量。刘老师的手压得很重,就像在把我用力定在地上,我心中莫名其妙升起一股力量,将我从考砸带来的虚无感中拖出。回到教室,我还在不停自己念叨着,“不要怀疑,不要沮丧”。我能感受到我继续向前的勇气回来了,也预感到这句话会永远被我记得,成为美好的回忆。我将刘老师对我讲这句话的场景,用拙劣的画技画在便利贴上,又将其贴在数学错题本的第一面。不要怀疑,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不要沮丧,你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好。现在翻开数学错题本,见到那张画,还是会被感动。从那天起,我不再对高考结果的未知感到恐惧,不再内耗,刘老师的话像一种保证,给了我前进的底气。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瞬间,老师的简单一句话,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我记得陈小虎老师在我面临退组与否的抉择时说“不要想太多,搞完这最后一个月”;杨茜老师推荐我发言时随口说道“他讲的比写的更好”;刘海军老师找我谈话时叮嘱我“你打球不花哨、很实用,做事情搞学习,都应该这样做”;殷艳辉老师安慰我“哭,不是一件坏事”,我深深庆幸在求学时能遇到这些老师,无比感激能听到这样默默影响着我的话语。这些良言指引着我顺利走完高中三年,也塑造了现在健康积极的我。
高考能发挥好,我想也与我高考时傻子般的乐观息息相关。高考前一周的三模,我的状态终于回暖,考到年级五十名左右。接下来的时间里,不知为何,我心中总会升起“我高考会考的特别好”的心理暗示。这并非强行的自我安慰,相反,我真心相信这会发生。尽管我始终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但高考大捷好像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于是在最后压力最大的日子里,我每天仍旧睡得很踏实,学习效率也因开心而大幅提升。考前一天,我开始自己给自己预测分数,在奇怪的乐观精神影响下,我将每一门都假定为最佳状态,给自己估出690分。我当时知道这只是个玩笑,事实上,理智告诉我,我高考能上660分就已经算是发挥较好了。可我不顾理智阻拦,在迷之自信的蛊惑下,竟四处与同学分享我的估分。高考期间,同学们见面都戏称我“690”,我为了图吉利便坦然接受了这个外号,现在回想,当时怎会脸皮那么厚、一点都不害羞呢?今年高考的生物、数学与物理都与往年有些不同,有些让人难以上手,心态焦躁。但在这种“我一定会考好”的信念加持下,我面对试题难处格外冷静淡定,数学倒数第二题、物理多选题、化学单选题与生物大题,我都明显感受到这次考试“前所未有”的冷静心态带给我的“前所未有”的益处。
所以啊,对待每场考试,一定要坚信自己可以战胜它。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的运气,也相信“相信”的力量。
高考得到高分,直到现在我也觉得恍如梦境。那个天天摆烂、三心二意的戚玉臣,居然可以高考一鸣惊人?这是多么好的运气啊!但仔细分析,高考考出最佳成绩,也并非纯粹依靠一时的运气。加倍努力+不屈斗志+相信自己,这就是我咸鱼翻身的独家秘笈。
供 稿:高三年级组
指导老师:杨 茜
一 审:陈小虎
二 审:吴 卿
三 审:廖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