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聚焦民生,传递期待。2025年湖南省两会启幕,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用心履职,分享他们长期以来对教育事业的深入思考和殷切期望。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了哪些教育内容,一起来看看↓↓↓
李柏霖:让更多新潮年轻的血液注入到乡村教育中
图片来源:红网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我见证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让乡村教育面貌更新,让教育公平进一步实现。”1月14日,在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湖南省人大代表、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教导主任李柏霖围绕关注乡村留守儿童分享感悟。
李柏霖来自“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怀化。2017年,她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家乡学校的语文教师。她注意到,“在我们学校,留守儿童几乎占到学生人数的一半。在陪伴孩子们长大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孩子们对未来的迷茫、对陪伴的渴望。”
她一直记得有个孩子写过这样的句子——“我是一棵树,只有叶子陪我,到了秋天,连叶子也陪不了我了。”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她成立“田野诗班”,课堂也从教室搬到田野、森林、溪畔,语文课变成阅读课、生活课、诗歌课、行走课。
短短几年,孩子们用几千首诗来记录自己的童年。
“乌云吐出了银色的雨,大地上蹿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傍晚,我伸了伸懒腰,趴在奶奶背上。黄昏学着我的样子,也伸了伸懒腰,趴在了山上”……孩子们在诗歌、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信心,从大山去到北京,勇敢地站在舞台上。
李柏霖惊喜地发现,小学的硬件设施逐步在改善,不仅增添了乒乓球台、篮球场等设施,还实现了校园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同时,随着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更新潮、更年轻的血液注入到乡村教育之中,年轻的老师将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带到了乡村,带领孩子们一起写诗、跳舞、打篮球,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今年省两会,李柏霖将围绕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主题提出建议,建议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分批次、阶段性对乡村老师进行全覆盖专业心理咨询培训。
“在寒暑假以及周末,建议各部门开展多样乡村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留守儿童课余文化生活。”她期待这些服务和资源进一步下沉到乡村,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王莹:建议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王莹在岳塘区火炬学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讲座。图片来源:湖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校园周边环境日益复杂,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的同时,更应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警惕和重视。”省人大代表、湖南金州(湘潭)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莹心系校园安全,建议从人、物、技三个方面加强防范,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建设,防范于未然,保障师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王莹建议,将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健全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牵头负责的多部门、常态化协同共治机制,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指导和督促市州定期开展校园周边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和联合执法行动,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对推进不力的市州予以通报。
王莹建议,设立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应明确,专用于支持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在人防(如加强保安队伍建设,开展经常性的专业训练)、物防(如在校门口设置拒马、石墩、隔离栏等防冲撞设施)、技防(如安装“一键式”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等方面的建设。并按一定比例拨付至各市州教育局,以弥补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安保建设经费的不足,并对专项资金合理使用情况加强监管。
“特别是要研究制定中小学、幼儿园保安人员准入标准。”王莹强调,该标准应涵盖多个关键指标,以确保校园保安队伍的专业性和战斗力。比如,根据学校规模、学生人数以及周边安全环境等因素,设定校园保安人员的配备比例;对保安人员作出年龄限制,选拔年轻力壮、身体素质良好的人员加入保安队伍,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王莹还提出,所有保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法律法规、应急处置、防卫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校园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是关键。”王莹说,希望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凝聚智慧和力量,全面推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水平上新台阶,守护一方平安,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谢永红: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育更多湖湘“大先生”
谢永红委员。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1月13日,省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谢永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更多湖湘“大先生”,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更强支撑。
作为长期坚守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谢永红发现,湖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有较强实力,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并不完全与此匹配。他认为,湖南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推动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以改革为牵引,为‘大先生’铺就科学路径。”谢永红建议,应持续深化、优化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运用表现性评价、伴随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方法,探索构建教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的鲜明导向,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育人职责、大胆进行教育创新。
谢永红认为,应当以师德为支撑,为“大先生”塑造刚健风骨。推动实施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全方位评价监督体系,严格落实教职员工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制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以育人为中心,为‘大先生’搭建广阔平台。”在谢永红看来,优化调整师范生培养战略布局,推动师范院校聚焦主业,鼓励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倡导教育家治校,能为教师成长成才开拓空间。
“以尊师为导向,为‘大先生’涵养深厚底气。”谢永红呼吁,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大力传播教育行业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精简非必要的考核、评比、检查等事项,减轻教师负担,让“大先生”潜心育人。
龙胜:为城市留守儿童搭建“家校社教联体”
图片来源:红网
“提及留守儿童,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农村中无人陪伴的儿童,实际我们城市中也有留守儿童,同样需要被关注。”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小学书记、校长,博才教育联盟主席龙胜谈道,如何为城市留守儿童建设高质量家校社教联体成为了她今年关注的重点。
2024年,龙胜将教育调研与履职尽责有效结合,参加省政协“体教融合”工作的专题调研,多次前往各市州进行选点抽样调研及自查式调研,着重就学生体育发展现状及学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也一直留意着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这才有了今年的提案。”龙胜介绍。
城市留守儿童与农村留守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有城市户口,但父母去往了另一个地方就业,将孩子留在了原先的城市。又或者是,他们生活在城市,父母无时间、无心、无力陪伴,造成陪伴失效,这都属于“城市留守儿童”。“其实,城市留守儿童更值得关注,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成长。”针对日益凸显的“城市留守儿童”问题,龙胜建议,坚持协同育人,建设高质量“家校社教联体”。
“家校社教联体”首先要发挥政府职能,推动户籍政策进一步改革,推动教育等公共资源的均等,父母履行好法律责任,加强亲子陪伴,发挥父母双方作用,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还要主动寻求家庭教育指导。
其次,建议学校构建“留守儿童档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并在日常学习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对其开展心理辅导,促进教学活动的丰富化,为留守儿童组织多种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增进留守儿童和家长、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
最后,建议“社区”加持助力,成为孩子们的加油站。例如,加强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与分析,确保留守儿童在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下积极成长,另外还要积极消除各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确保为孩子们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空间,聚力呵护其健康成长。
李力:为广大家庭提供高质量普惠性托育服务
图片来源:今日女报/凤网
“推动普惠性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应为广大家庭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婴幼儿照护服务。”1月13日,省政协委员,娄底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统计,湖南2025年的千人口目标托位数为4.53个,目前还存在缺口。其中反映出我省托育服务的一些不足:高效统一的协调机制还未建立,部门协调联动还不够紧密;建设主体乏力,申办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存在资源不足、投入运营成本较高、争取预算内托育专项投资项目门槛高等;供需结构失衡,公办托育机构严重缺乏,现有托育机构定价普遍超出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李力建议,应加强部门联动,并强化土地、住房、财政、融资、人才等保障,出台土地场所、财税优惠等全方位政策支持清单;促进多元发展,加强公办示范引领,鼓励用人单位设托育点,促进社区嵌入式托育配套供给,探索多样化、个性化托育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构建行业标准规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综合监督管理。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综合自湖南日报、红网、湖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一键“分享”支持下,觉得好看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