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实践落地,探索多样化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在课程与教学处的精心筹备下,2025年4月10日下午,2025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生物课例展示活动于黎氏科技楼三楼多功能教室举行。来自省内、外兄弟学校生物学科专家、老师们及长沙市杨群英中学生物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和学员们积极参与了本次观摩研修活动。
本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3章第4节《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课前,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记录疑惑,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课中,以胰岛素生产研发历程为情境开启序幕并通过重组人胰岛素制剂起效慢的问题引出蛋白质工程的必要性。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体验“设计起效更快的胰岛素蛋白质结构”“利用偏好密码子表推测目的基因序列”和“通过设计定点突变引物获取目的基因”三个课堂活动,体验了蛋白质工程的操作流程,深刻理解了蛋白质工程的逆向思维逻辑,并据此总结蛋白质工程的定义。根据课前收集的同学们产生疑惑较多的部分“如何依据需求改造蛋白质”,明确了蛋白质工程的难点,并展示了随着技术发展最新的解决方案,“冷冻电镜技术”解析蛋白质结构和“Alpha fold3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课后,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巩固知识基础上拓展思维,特布置分层作业。面向全体同学,聚焦实际问题解决,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针对糖尿病患者注射频次高的痛点,尝试设计起效时间更长的胰岛素方案。面向学有余力且兴趣浓厚的同学,在基础任务之上,额外提供前沿文献资料,引导其深入了解 AlphaFold3 的工作原理,以及该技术为蛋白质工程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三导四学”课例实践中,课程以胰岛素研发为情境纽带,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贯穿始终,通过呈现现代生物技术在蛋白质工程领域的实际运用与前沿进展,引导学生体悟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系统性。课堂既夯实知识基础,又以真实情境滋养核心素养,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情境化培育素养的范例,助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本堂课设计基于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重点资助课题《新时代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提升校本项目设计和实践研究》,属于科学教育的学科融合校本课程,以当今社会癌症中的“头号杀手”——肺癌引入。学生通过分析细胞周期的物质合成,分析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思路,并通过资料完善化疗药物的作用原理,得出化疗药物不能特异性杀伤癌细胞的缺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热情,寻找能够特异性杀伤癌细胞的靶向治疗药物。
第一代靶向药物相比化疗疗效更好,副作用小,但有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第二代靶向药物采用共价键结合,但副作用更明显且产生了耐药性突变。第三代靶向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但仍难以克服耐药性突变的问题。位点设计、时间经费、动物模型、临床样本,种种困难导致第四代靶向药物研发困难。学生在对每一代靶向药物的疗效、问题、对策的探讨中碰撞思维,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学生通过了解肺癌的治疗已经有多种方案,对攻克癌症建立信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整堂课以认识肺癌——药物化疗——靶向治疗——健康生活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潜质,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魅力。
湖南师大附中生物教研组组长杨群英老师深入阐释了“三导四学”教学模式,指出该模式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通过“课前引导→课中指导→课后督导”的教学进阶策略,助力学生实现从知识体会到知识建构,再到创新实践的能力进阶。同时,杨老师还详细介绍了生物组的课程开发成果:精品校本课程涵盖“健康生活”“全面性教育”“植物恋上诗”等特色课程;特色校本课程包含生物模型制作、概念图绘制、辩论赛以及植物栽培实验、野外科学考察、科学前沿讲座等;还有生物竞赛卓越课程助力学科特长发展。此外,杨老师还进一步介绍了科学教育融合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跨学科知识整合为核心,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探究等形式,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搭建创新平台。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高中教育研究室主任曾峰老师指出,如今的公开课已发生本质性变革,正致力于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到验证结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这一转变与当下“拔尖创新人才高峰论坛”主题高度契合,彰显了我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前瞻性与行动力,也为未来的全国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长沙博纳二附中副校长汪训贤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听完公开课的三点深刻感悟:其一,课程资料的新颖性令人眼前一亮,丰富多元的学习素材如清泉般洗涤学生思维,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唯有不断拓宽知识面,才能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内容;其二,教学应秉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教材内容仅作为教学线索,教师需灵活整合资源,设计出更贴合学生需求与发展的教学内容;其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评课交流结束后,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合影留念。
此次生物课例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与会者呈现了普通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实践与前沿成果,更为探索多样化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通过课堂实践与学术研讨的深度碰撞,与会教师和专家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收获了众多可落地、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未来,各方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具特色与成效的育人模式,为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不懈努力,共同推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文稿:陈宇星、吴宇翔、刘珂
编辑:杨智鹏
图片:生物教研组、明德云学堂
一审:生物高一、高二备课组
二审:生物教研组
终审:陈淼君、朱修龙、黄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