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至20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2023级的1200余名学生前往全国8所高校13个重点实验室,全国11个领军企业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开启为期一周的对话大学、城市实践之旅。
从保家卫国、威震四方的大国重器,到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的尖端科技;从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使命担当,到守护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荣光……附中学子们在前沿科技中感受中国力量、在城市实践中遇见中国未来。
对话大学·前沿科技深探
在“对话大学”专题中,学子们分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参与课题研讨、体验实验室操作等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前沿学科发展动态,为未来学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学们通过参观航天馆、博物馆及大科学装置,认识我国航天、机器人、微纳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拓展科学视野;在无人机基地、涡轮动力装置实践环节中,学习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等基础知识,提升实验探究能力;通过紫丁香小卫星、机器人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了解科研项目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激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走进南开大学,触摸科技脉搏,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的奥秘,深入了解前沿科技,掌握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分光仪、电桥、透镜焦距测量装置等,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如表面张力、稳态电路、光的色散、透镜成像规律等,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走进北京理工大学,同学们通过军工展与校友分享,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志向,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工程思维,激发对光学、电子信息等学科的兴趣。同学们体验了元宇宙、无人机等前沿科技,形成开放包容的创新意识,感悟“延安根、军工魂”的精神内核,增强科技强国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
在西北工业大学三航科技体验之旅中,通过实验室参观,了解空天地海一体化技术、智能机器人、航海声学等领域的科研进展与应用场景,在工训中心实践及航海、自动化学院实验操作中,直观感受工程技术流程,培养动手能力与科学探究思维。
智算无界,智启未来,走进电子科技大学,在物理学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了解了“电子信息+”学科布局及量子信息、太赫兹等前沿研究方向,学习电子科技发展史,建立对电子信息产业演变的系统认知。同时,在实践中,同学们掌握了温差发电与水瓶火箭的实验设计与优化方法,亲眼见证了课本上的知识如何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更在亲身体验中激发了探索的热情与创新的勇气。
走进华中科技大学,通过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参观及科普讲座,学习集成电路制造、光电技术等核心概念与应用场景,在工创中心创新训练中,亲历产品设计或技术开发流程,提升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技能。同学们还参观了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了解了工业 4.0 背景下智能装备、激光加工等技术的实际应用。
来到中南大学,同学们走进智慧交通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在教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智慧交通的基础知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实地参观和体验了驾驶模拟器;
同学们在中南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开启了一场尔超晶格探索之旅,通过Python/Mathematica 模拟莫尔图案与能带结构,学习二维材料剥离、扭转制备的实验方法(基于案例演,并完成从课题设计(如扭角光学响应研究)到成果展示的全流程,掌握文献查阅、科研海报/PPT 制作等学术表达工具;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同学们通过急救实践、医院参访等具象化体验、理解医生、护士等角色的实际工作场景与责任边界,激发对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兴趣:在临床操作、科研探索、公共卫生服务等多样化场景中、发现自身兴趣点、初步认知医学领域的分工多样性。
走进湖南大学,在整车先进设计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生们通过参与集趣味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实践训练,了解智能制造相关认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和科研深造奠定基础;
在新型显示技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同学们掌握半导体基础知识,熟悉主流半导体器件原理,掌握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关键性能参数,并学习了神经形态计算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电子器件与脑机接口的核心技术;
在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同学们了解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通过真实案例,了解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实际需求和真实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人工智能;
在湖南大学丘陵实验室,同学们在学习中掌握山水街区游径的复合概念,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特征(高程、坡度、坡向、径流)与社会群体行为的关联,能运用数字工具(如 AI小麓)整合多源数据进行游径分析。同时,深化了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山水观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与生态责任意识,关注不同群体需求,梳理“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
城市实践·产业创新解码
在湖南广电新闻中心,学生们参与新闻采编全流程实践;在高新技术企业,学生们实地考察智能化生产线,与技术人员探讨科技创新应用。这些实践活动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的蓬勃活力。
当“附中蓝”遇上“芒果橙”,同学们走进湖南广电集团,在深度融合传媒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沉浸式学习中,完成了从内容消费者到创意生产者的成长蜕变。他们以15部小组原创影评短片,为“行走的传媒造梦之旅”写下生动注脚。
在凯德技术长沙股份有限公司,同学们系统完成了电气基础知识学习、PLC软件安装、控制程序编写和软件调试等研学内容,在数字化时代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并探索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走入山河乐飞航空基地,课程专家团队以独特的互动方式和生动的教学风格 ,带领同学们零距离接触航空内核 ,探索飞机工厂的秘密。
从了解远大企业文化到亲身体验洁净空气科技、探秘颠覆传统的智造工厂,再到参与模拟商业投标,同学们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感受科技魅力,点燃创新梦想。
走进三友环保基地,同学们穿梭于污水处理厂、工厂及实验室之间,全方位解锁环保科技的神秘密码,深切感受三友环保在守护生态环境征程中的使命担当,也在心底悄然埋下探索创新与守护自然的种子。
尚法崇正,青春笃行,同学们走进岳麓区检察院,共同开启一场零距离、沉浸式的普法深度游。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同学们兴趣盎然,提问不断。检察官们耐心解答,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深入阐述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绝不触碰法律的高压线。
深入三一集团工厂一线,同学们亲身体验现代企业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在生产车间,同学们目睹了重型机械的生产流程,从零部件的加工到整机的组装,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先进的技术和严谨的工艺。在湖南卫视的采访中,同学们自信地分享着在三一集团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讲述着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对未来的憧憬。镜头前,他们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活力与担当,用生动的语言诠释着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在湘钢集团工作人员细致体贴的安排下,同学们参观了轧钢车间,近距离观察了湘钢5米宽厚板的锻造过程,在惊叹工业之美的同时,也切身感受了中国“智”造的强大,被“善于学习、不断创新、争创一流”的湘钢精神深深打动。
同学们深度探访山河星航、北斗产业、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工业研学基地,在总装车间、研发实验室与飞行训练场之间,构建起“场景教学—实践操作—课题研究”的完整研学链条。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在实践中培育了家国情怀、磨砺了意志品格,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文 案:李兰 田蜜
供 稿:德育与学生发展处 高2023级年级组
编 辑:黄阳阳
一 审:蔡毅 李兰
二 审:吴 卿
三 审:廖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