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所同事为马学军研究员(左五)壮行。
据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消息,2月28日,应中国红十字会请求,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简称病毒病所)紧急派出研究员马学军赴伊朗,执行中国红十字会援助伊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指导伊朗方面开展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马学军一行将对伊朗的疫情研判提供技术支持,利用中国已初见成效的防控策略和经验,帮助伊朗卫生部门加强应对能力,遏制疫情在全球的扩散,防止对中国反向输入。
伊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截至3月3日,伊朗确诊病例达1501例,治愈291例,病亡66例,病亡率相对较高,多位高级官员感染的消息也备受关注。据伊朗驻华使馆公布的消息,伊朗已接受中国医疗技术和物资支援,已将中国诊疗方案翻译成波斯语向公众发布。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报道称,马学军临行前,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亲自到病毒病所向他给予殷切嘱托,希望他充分利用此次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充分发挥中国专家组的技术特长,为伊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中伊友谊作出贡献。病毒病所所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为马学军送行,病毒病所书记党委书记武桂珍、所长许文波叮嘱他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开展各项工作,为有效控制疫情做出贡献,同时要注意安全,预祝他圆满完成任务,早日平安归国。
马学军
2月29日凌晨,马学军一行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驻伊朗大使常华和伊卫生部官员前往机场迎接。常华对专家团克服困难,在伊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时刻来伊表示欢迎和敬意,称赞他们是最美“逆行者”,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愿同伊朗人民肩并肩共克时艰。伊卫生部官员表示,伊方赞赏中方抗击疫情取得了积极成效,感谢中方在伊困难时刻提供医疗物资和技术支持,愿同中方加强交流合作,借鉴中方抗疫经验。
2月29日凌晨,驻伊朗大使常华和伊卫生部官员前往机场迎接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图片源自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网站)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独立法人机构,其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中央卫生研究院病毒系,后于1964年成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原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1983年,病毒学研究所划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02年1月,病毒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病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医学病毒学研究机构。
据病毒病所官网介绍,马学军为病毒病所中心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医促会分子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机构和刊物主要职务。马学军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平台建立和应用工作,包括未知病毒发现和鉴定、病毒病症候群监测、高通量检测、自动化检测和现场检测等。近5年,马学军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
图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2019年1月28日,湖南师大附中“爱在湘麓,情系镕琢”杰出校友回访活动隆重举行。左五为马学军校友。
马学军,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心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和河北省儿童医院等客座教授;国家秘密技术、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管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国家标准物质技术委员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和北京市科委医疗卫生领域等评审专家;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促会)分子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体外诊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旅行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常务理事或常务委员;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执行主编,多个中英文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军人才,武汉市第7批“3551光谷人才”。
长期从事病原体核酸检测新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研究及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英文SCI期刊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第4版;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来 源:校友会
审 核:陈迪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