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位置:
文章内容 / Article Content

从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浅谈高三作文复习备考策略

发布:语文教研组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2-22 人气:

从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浅谈高三作文复习备考策略
湖南师大附中语文组  陈超
【摘  要】2017年是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年,高考作文题亦呈现明显的变化与趋势,厚重而鲜活。全国卷作文题直接反映时代主题,传递核心价值观,既融通古今,又彰显哲思。在新一轮的高三作文备考中,我们要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关键词】高考;作文;复习备考
     2017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9套题中,有3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6套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单独命制。与往年相比,今年作文题呈现出新的变化。探究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规律,无疑对把握新一年作文命题趋势,做好高三作文复习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趋势
    (一)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青年学生,近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加大了对现实生活的选材。命题者把目光聚焦于现实生活,用生动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比如2015 全国新课标Ⅰ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段作文材料取自于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2015年5月7日,湖北高速交警的官方微博收到一条特殊的举报。一名女大学生向交警举报自己父亲在高速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接打电话。女大学生这一行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亲情”与“法规”、“情感”与“理性”的碰撞与冲突呈现在考生面前。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直接考量着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的“当代风采人物评选”选取了三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物事迹。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科研工作者,有爱岗敬业的技术工匠,有喜爱自然山水的摄影师,三个事例选材都传递着正能量,考生可结合自身认识,任选角度展开立论。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命运,把个人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2016年全国卷新课标Ⅰ卷的漫画题延续了对“人生成长”话题的关注,涉及如何科学辩证地看待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等。同年全国卷新课标Ⅱ卷,要求考生从语文学习的不同路径看人的终身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更为外显。
 2017全国卷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时代特征更为彰显,直接让考生与大时代对话。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十二个热点关键词是当代中国的剪影。国家热点战略“一带一路”,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赢共建、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体现了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高铁”是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象征;“移动支付”作为悄然改变人们生活的便捷支付,是现代社会的标志……而“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我国作为屹立于世界大国的自信与从容。这一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认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凸显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选才观和“四个正确认识”,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辩证地认识当代中国,以冷静的思维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解读社会,找到自我在时代发展中的坐标是当代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融通古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2014年,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高考作文命题进一步向传统文化的考查倾斜。2014年北京卷的作文题“老规矩”,2015年湖南卷的材料作文“大树种子的传播”, 2016年北京卷的作文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都体现了这一趋势。2017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发表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各环节,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这在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了直接反映:
    如2017全国卷新课标Ⅱ卷: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六句名言分别出自先秦、唐、宋、清、民国和现代,体现了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积极进取、责任担当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文化精神,从古至今一直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动写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文化自信与品格坚守;“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开放进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责任当担……,也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与品格的表征。命题要求结合两三句立意,这六句话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如果①⑥组合,我们可以探讨奋发图强与自强不息,如果②⑤组合,我们可以表现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对这些名句思考解读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思考的过程。弘扬中华文化精神,要立足当下,不断创新,青年学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
    (三)彰显哲思,侧重理性思辨 
近年来,全国卷还有一个明显变化,即侧重对学生理性思辨的考查。
2017全国新课标Ⅰ、Ⅱ卷作文题承续了“以人为本”的命题观念,提供多组关键词句供考生选择,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自由。新课标Ⅰ卷,要求考生从12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三个进行立意,课标Ⅱ卷作文要求从6句名言中任选两3句进行立意,这样的多元化的选择形式既拓展了空间,让考生普遍有话可说,又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表达。以新课标Ⅰ卷为例,不同的关键词组有利于呈现考生不同的视角。把“一带一路”与“共享单车”结合在一起可以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忠恕之道,把“一带一路”与“长城”结合在一起又可以谈中国的嬗变与腾飞,把“中华美食”与“京剧”表现了中华特色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把 “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结合又折射出当代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命题形式使立意视角灵活多样,在给考生提供充分施展空间的同时,也要求考生的思维模式从单向走向复合,从平面走向立体。2017年全国新课标Ⅲ卷“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上海卷作文题“预测”,天津卷作文题“重读长辈这部书”,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也都体现了这一命题趋势。引导学生站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行逻辑推演,把思考引向深刻。
 
二、作文复习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让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命题者的思路,为2018年的作文备考提供了方向。
    (一)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现实人生
     我国文学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观照人生百态,思考现实社会是写作的源泉。作为青年学生不只要夯实基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更要关心国家大事,将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起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化人以语 育人以文——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指出,高考作文命题要“关注和思考青年人自我精神家园的构建和思维品质、思想境界的提升。我们在作文中的表达,应该张扬青年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人文关怀、人生悲悯情怀,我们所作的表达,应是基于‘大我’的‘小我’表达,必须是兼容社会共性和生命个性的表达。”
     2017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示例: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有人选择自保,有人选择携手互助。中国,一个屹立了五千年不倒,一个以和为贵的大国,在这一特殊时期展现着她独一无二的大国风范,自身腾飞,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也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在联合国气候大会、G20杭州峰会上多次表态,倡议各国改善气候质量,在国内敢打敢抓,严控大气污染,致力于还人民“蓝天白云”,打响“蓝天保卫战”。
    大国风范其实就是责任意识,中国在尽自己所能地谋求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构,处处彰显责任意识,展现大国风范。(《大国风范》)
   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选择来华留学,中国用宽阔包容的胸怀迎接,展现中华大美。而中国的大美不仅在于壮丽河山,不仅在于雄才济济,更在于经济状况、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共同折射出的“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推崇经济互容,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将驱动世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相承接,与中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匹配,已摒弃了国际上长期的“零和博弈”思维,用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和”文化为核心思想,搭筑了新的互利互容的经济交流平台,开创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可谓展现了中国之大美。(《大美中华,有容乃大》)
    考生虽少年心性,却能以国际视角展现当今中国的核心精神和大国风范,熟谙时事,信手拈来,故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依旧会延续2017年“关注现实生活”的思路,高三作文备考要特别关注现实生活,在体悟中练就透过生活现象看清本质的敏锐眼光。青年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充分关注时代的发展,把握变革方向。作为高中生,已基本具备了思考现实的能力,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某些社会现象,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
    (二)阅读文化经典,开拓文化视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华夏子孙永远不能别离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只有将社会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在一段时期内,我们曾经用仰视的眼光来看待外国文化,而忽略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年学生尤其要认识中国特色,具有文化自信。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高考优秀作文示例: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悠悠文墨贯古今》)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眼界无穷世界宽》)
     阅读经典,有利于我们涵养精神,开拓视野,用更宽广的胸襟拥抱时代精神。这两篇考场之作融通古今,不仅体现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眼界无穷世界宽》一文更是站在宇宙的境界关照世界。“月是故乡明”,考生对重拾文化自信的呼唤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复归。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作文备考时,我们要重读传统文化经典,推古论今,以时代精神继承并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在品味经典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让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内心生根、发芽。
   (三)注重思维深化,提升思辨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阅卷中,发现考生在写作中存在理性缺失的问题。比如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行文逻辑性欠缺,甚至存在写作内容结合松散,文章思维不清晰、不连贯、不辩证等。许多考生不是在表达自己对材料独到的认识思考,而是满篇“掉书袋”,堆砌华丽的辞藻,华而不实,思想浅薄无法走向深刻。
    以今年湖南一考生为例:
                                     行
     谈及行,居首第一的当然是我们中国大妈们红极一时的广场舞了,每当夕阳下山,广场上就是大妈们的主场了,广场舞做为当代中国大妈们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也更是中国广场的一大特色!大妈们的广场舞不仅丰富了她们的休闲时光,也锻炼了她们的身体呢!不知为什么,每当广场上中国大妈们的舞曲响起,我都觉得特别有蕴味了,看见她们乐在其中,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仿佛要跟着她们舞动起来,不得不承认“广场舞”真是一个有魔性的活动呢!怎么样,看到这,你是不是也想加入他们呢!(2017湖南卷高考作文《中国生活》)
    考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介绍中华文化。但“食”“住”“行”的概括显得生硬,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用“广场舞”谈“行”显得牵强。要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就要在作文备考中,扎扎实实地进行写作的序列化训练。首先要引领学生学会审题立意。要全面辩证地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核心概念,进行深层次追问。材料信息往往包含多种要素,要全面分析材料信息,深入挖掘,探究各方观点的合理性、片面性及互补性,在辩证分析中,洞悉命题意图,选好立意角度。不仅要就事论事,更要深化思维,在立意中加强对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加强对自我的审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家国情怀。
    其次,要加强写作基本能力的训练。在思辨的基础上,学会把道理阐释清楚。部分考生常于叙事,堆砌素材,而忽视了说理。正如宋代秦观在其《淮海集·通事说》中所说:“文以说理为上,序事为次。”议论文要叙简议繁,掌握基本逻辑论证方法。比如因果分析、比较论证、演绎归纳、反证归谬等。同时要重视篇章结构的训练。训练过程中,要重点把握谋篇布局的能力,学会层层深入,推进论证。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考试中心. 化人以语,育人以文——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J].2017(7)
②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1-26.
④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高考承载为国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N].人民日报,2017-6-15.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